一场假油条的自我救赎驱逐内心完美主

几乎每个不太有“鞭笞感”的地方都有这么一种人:老油条。

越是客观环境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或缺乏足够的激励,越容易时不时产生出做事拖沓、容易烂尾、似乎不在乎他人肯定与否的一些人,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俗称“老油条”。

人力资源咨询顾问Helen这次被邀至MN公司,深入处理“老油条”问题。

也许对于行业龙头MN来说,庞大的组织机构、实力坐拥的行业地位、以及多年沉淀下的企业文化,都让MN既在客观上具备了滋生“老油条”的条件,却同时又在主观上产生了改造“老油条”的欲望。

坦白说,MN并不需要每个员工都时刻保持精神高度紧张活得战战兢兢,它所推崇的也是舒坦的企业文化;但出于企业利润、客户体验、员工成长等角度,“老油条”是必须要接受改造的:谁的所得来之轻易呢?

成熟的顾问从不急于下结论,“推倒重来”往往是他们迫不得已的 一步,毕竟,无论动的是组织架构还是企业文化,都是伤筋动骨的事。

因此,Helen并不着急对MN下手改造。他最想要知道的是,这些“老油条”们都是怎样炼成的?他们,能进行自我救赎么?

经过员工问卷调查、度访谈,Helen惊喜地发现,很多同事或上级眼中的“老油条”并不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故意混日子的人;相反的是,这些人往往都心生委屈:

明明是非常想把事情办好,可总是久久出不来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好不容易交出一份至少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却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最奇怪的是,这部分人,几乎没有人质疑过他们的能力。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Helen把并非真心想要混日子、态度消极,却把个人职场形象活成“做事拖拉、办事总要他人收手尾、几乎对外界评价无动于衷”的这部分员工称为“假油条”;并在MN润物细无声般地开展了一场假油条的自我救赎。

救赎1.不为纯粹的完美忽视了职场任务的时效性

丸子是MN最年轻的“假油条”。用她上司的话来说就是:名校毕业的小年轻,为何写份会议纪要都能写得我等不及要亲自下手?

这个不好印象的来由还要追溯到丸子刚入职时的 篇会议纪要。

丸子清晰记得,那场会议开始前,上司就告诉她会上她要做好笔录,回头出会议纪要。

丸子的速记能力杠杠的,大学时候打辩论赛炼成的 速记技能,让她几乎能把整场对话记录下来,而且脉络异常清晰,随时翻看笔记都能将重点于脑海重演。

接到任务的丸子非常认真,娴熟的速记技能将会上各位的发言记得满满的。会议一结束,就立马对着笔记本复原了这次会议。

丸子其实也明白,会议纪要无须把所有人的每句话都原封不动地写出来,但一心追求完美的丸子,一遍又一遍地改着自己的会议纪要,总觉得这里不够完整那里表达不够准确。

结果,一篇应该当天发出的会议纪要,丸子隔了整整两天才交到上司手上;而早在会议次日一早,上司便亲自下手写了份并发出了。

上司想着丸子是新员工,可能对这项任务不太吃得消,出于好意没有催丸子;也正因如此,丸子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相反还期待着上司会因为这份自认完美会议纪要对她有所表扬。

这边厢,小姑娘的热切期盼泡了汤,还以为自己做得不够,一次次为了更加完美越拖越慢,在上司直接指出“你做得太慢”后心态即崩、反弹成了如今“爱咋咋地”;那边厢,上司对小姑娘的耐性也逐渐消磨殆尽,认为她是“小油条”。

其实,职场中的任务都是有时效性的,而绝大部分成果的作用发挥都依赖于时机,一旦错过,任务本身完成得是否完美已不再重要,甚至会适得其反地拖了后腿,更不可能获得赞美。

我们不能为了纯粹的完美让成果本身错过了发挥作用的时机。

救赎2.不为单方面追求 而高估自己的能力精力心力

汤圆是MN出了名的“烂尾王”,总爱开空头支票,大家都怕极了被安排和他在同一个项目中。同事们背后笑说:这家伙天天给人画大饼,却没有一次不烂尾的;他说的话,听完笑笑就好,不用当真。

那么,让汤圆“一战成名”的经典事件是什么呢?

话说MN曾和对手AB公司竞标一份广告项目,该项目的评标条件之一便是“创意”。

汤圆作为设计部门的一员,自然是少不了对该项目的担当――即便不一定为核心成员,也是要提出可行性建议的。

恰逢当时MN公司领导层有所换血,新领导对该项目志在必得,汤圆也是热情满满想要好好表现一番。

有音乐功底的汤圆自告奋勇:我认为有创意的广告必须要有其专属的背景音乐,我自荐为本次广告作曲吧!

团队有成员委婉地说:其实创作音乐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心力,而且不见得是不可替代的创意元素;也许我们可以把重心先放在广告的主要框架构建上?

然而汤圆坚持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新领导寻思着你要做就做吧,有固然好,没有的话也无所谓了,反正主要分工也安排好了。

结果不出大家所料,这份广告没等到汤圆的创意音乐,汤圆当初的自告奋勇甚至被解读成“故意扛下不必要且不可能的任务”,实打实的老油条。

在访谈中,Helen还专门向汤圆问起了这件事,汤圆半尴尬地说到:其实我是真心想要追求 的广告创意,一开始也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可惜 被各种事情耽误了。

当Helen追问为何不悬崖勒马回头与同事们一起完成其他部分呢?汤圆认为只有有了这段旋律广告才完美。为了追求完美,汤圆错把精力放在了“锦上添花”的那朵花上。

且不论没有“锦”光有“花”有何用,如果那份核心工作总被其他同事担起,那么自然而然会落下一个“不担当”的坏印象;如果独自一人从头扛至尾,又容易因高估自己的能力精力心力导致事情烂尾。

我们 要做的不是追求 ,而是评估好自己能力精力和心力,找到和工作任务的契合点,将自身 效能用在任务的核心之处。

救赎3.不因求一步到位而低估了事情本身更新迭代所带来的可能性

包子的例子说出了很多及时觉悟的“假油条”心声。

前几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公司压缩了年会的开支。

从前MN的年会总是活动丰富,节目精彩,奖品丰盛,如今预算只有往年1/3,负责年会的工会小伙伴为难了:不如直接将仅剩的资金折算给大家发下去吧;硬着头皮搞也不是不行,取消一些环节是必须的,奖品就不发了吧……

一时之间,关于年会取消、或效果大不如前的消息传遍了MN,大家都觉得这是个烫手山芋,尤其公司活动的满意度影响着工会员工的绩效,今年谁负责谁倒霉。

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可能是未曾见识过MN年会曾经的风光场面,包子此时迎难而上把任务接下来了。

一开始,包子只动员了和她一起新进公司的两个小伙伴和她一起筹办此次年会,一个负责多媒体技术,一个负责处理后勤杂事,包子自己则要从策划,到主持,到节目准备都事事亲躬。

最让人头疼的部分是没有钱请人来表演了。包子想了想,速战速决把心思放在动员各部门同事自己出节目上。

一开始不少人对此举嗤之以鼻,“让我们自己上”不是闹笑话么?

但包子的热情和认真感染了部分有想法、愿意尝试的同事,一位同事答应上 唱了;包子想着趁热打铁,当观察到一位同事愿意表演又不太敢独自上台,包子自告奋勇和该同事对唱一曲;有了前两个节目做底,平日里有结伴去跳舞的同事们商量后决定上台跳个简单的健美操;平时幽默风趣的同事愿意组队上台表演小品;……一个个节目就这样慢慢出来了。

包子又想,只有我一个主持不大好,戏份太多容易成独角戏,于是包子又极力动员另一位她所看好的同事一起来当主持;当对方提出最近太忙怕准备不足时,包子表示可以把主持稿准备好。

就这样,主持也就位了。

至于活动奖品,由于晚会活动出自员工本身节省了一大笔钱,而且员工参与度的极大提高加强了大家对本次年会的支持和理解。

年会结束后,同事们给包子及她的团队成员打分,不仅没有比往年低,甚至在“参与度”、“趣味性”这两个纬度上创下了历年得分 !

Helen发现,在对MN员工进行度打分时,同事们给包子的“老油条”属性打分是 的,出现了80%的0分出现;进而对员工进行访谈发现,大家都对包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见一步走一步的能力表示非常赞赏。

问起原先早年间有负责公司年会经验的那几个小伙伴为何当时没能临危受命,毫无例外都提到了“条件不成熟不好做”,甚至好几人表示“真的以为迫不得已要取消了”。

恰好,这几位小伙伴都因为这次年会,被不少同事将其与“老油条”不同程度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往往容易因为各种条件不成熟,被逼着在“要么不做,要么做一件不完美的事”中做选择。

一次次的知难而退临阵逃脱会让“老油条”的形象板上钉钉;实际上我们往往低估了一个不完美的交付通过迭代所达到的结果高度。

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当初不可预料的情况,也许好也许坏,边做边完善更有可能慢慢迭代出完美结果。

“假油条”们的形成,

有可能是常错过了必须提交成果的时间截点,让人总感觉办事不爽快;

有可能是从对赞扬过于热切期盼的“玻璃心”活成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厚脸皮”;

有可能是总虎头蛇尾开大了头却收不了场,让人感觉没有交待;

还有可能只是因为惧怕不尽人意的结果而早早退场。

不管是哪一种,他们的内心也许都住着一份不合适的“完美主义”。完美心理会引发焦虑,不但耽误了事情,还让人忽视了事情本身发展对最终结果的促成作用。长久以往,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必定是负面的。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或者身边有人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了“假油条”,或在成为“假油条”的路上,请你告诉TA:

想好了再做≠想完美了再做,

先完成,再完美!

叶小鱼跑跑跑:《文案变现》《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作者,在这个账号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训练营的小伙伴为大家写作。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4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