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郭德纲,很喜欢相声。但没有师承,相声门里的人都欺负他。”
面对主流相声界的围追堵截,郭德纲的成名可以说是死里逃生。
郭德纲从小就不合群。
别的小朋友在那里踢球打架,他躲起来背段子练嗓子。
别的小朋友觉得他没劲,说话说不到一块,都不怎么待见他。
长大后,郭德纲还是不合群。
相声界都在说歌颂的段子,郭德纲却还在说《扒马褂》、《富贵图》这些老掉牙的段子;
大家的相声都是说给文明人听的,郭德纲的相声却带着那么多荤段子。
于是,主流相声演员看到郭德纲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他的“低俗”传染。
因为不被接受,这个来自天津的小黑胖子在北京的漂泊之旅格外艰难。
年,已经有两次失败的北漂经历的郭德纲决定发起第三次冲击,这次他豁出去了。
没钱吃饭,他就自制了一种能顶饿的食谱:买一捆大葱,再买点挂面,把面条煮成一锅糊糊,再往里面放点大酱。想吃饭的时候就热一热,拿葱就着吃。
没钱租房,他就跑到北京最偏僻的地方找最简陋的房子住。
“技要卖,脸朝外”郭德纲深谙这个道理,虽然对北京相声大腕们的相声理念不敢苟同,但郭德纲还是一门心思地希望能够跻身其中。
主流相声演员多爽啊,穿着小西装,抹个红嘴巴,演一场一百块,一个月两千块钱。
他四处求人收留,希望找一个师父,名正言顺地在阔气的礼堂说相声。
还去参加主流相声圈主持的相声大赛。
但被他找到的人都推三阻四,像踢皮球一样把郭德纲踢走了。
相声大赛也只拿了三等奖。
郭德纲只好死了去礼堂的心,跑去小茶馆说。
凭借扎实的功底和漂亮的嗓子,郭德纲在小茶馆大受欢迎,座儿都坐满了,外面还挤着人。
当然主要还是票价便宜,才两块钱一张。
“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年,郭德纲和志同道合的张文顺、李菁一起创办了“中国相声大会”,专注做小剧场相声。
03年,郭德纲三人逐渐在民间攒到了一点人气,准备找个新地方施展拳脚。
他们在三环找了一个茶馆,装修很好,价格也谈拢了,连节目单都制出来了。
但这个消息不知被谁走露出去,曲艺界的大佬从中作梗,直接安排一支近亲队伍去那个茶馆说相声。
理直气不壮的郭德纲只好带着大家去了偏僻的天桥乐茶园。
迁址的同时,“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郭德纲开“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科正式收弟子。
听起来还算顺风顺水,但内里的心酸只有郭德纲知道。
德云社快要维持不下去的时候,是妻子王惠变卖轿车和首饰补贴德云社。
郭德纲到处应聘主持人,参加综艺节目赚钱。
当时安徽卫视要招一个综艺主持人,郭德纲跑去应聘。
节目组提出一个条件,如果他能在繁华路段的玻璃橱窗中直播四十八小时,这个职位就给他。
郭德纲答应了。
48小时的时间里,郭德纲在玻璃橱窗里被看热闹的人逗来逗去,一会儿打拳,一会儿织毛衣,吃饭睡觉都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
这种被当成猴耍的感觉让“内向”的郭德纲受不了,他想退出,但想想那四千块钱的工资,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最后郭德纲如愿当上了主持人,但没过多久就被节目组变相辞退。
唯一一个给郭德纲好脸色的大腕儿是马季,他还专门给郭德纲题了“德云社”三个字。
这让某些人不高兴了,马季题字时,有人特地打来电话“嘱咐”马季离郭德纲远点。
成名的每一步路都是死路,但郭德纲用自己的实力硬生生把它变成了活路。
年,郭德纲去广州演出时,现场一位观众的眼睛一直紧紧地盯着他。
这位观众不是别人,正是相声名家侯耀文,他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
侯耀文对郭德纲的表演大加赞赏,决定收他为徒。
主流相声界的人纷纷进谗言阻拦此事。
侯耀文不以为然,硬气地回道:他会的传统相声,要比我们多得多,我们的相声队伍应该扩大,应该团结,要给孩子一碗饭吃。
就这样,郭德纲终于在相声界有了根,初一十五能到祖师爷面前磕头了。
因为恩师的提携,一些文化圈的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