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
最近,大型宝藏综艺《典籍里的中国》掀起了一阵历史学习的风潮。《典籍里的中国》是将先贤事迹用戏剧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每集节目对话一位先贤,解读一部典籍。作为家长,我们如何给孩子做历史启蒙教育?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周五
视野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11分钟
最近,大型宝藏综艺《典籍里的中国》连续两周更新,让观众直呼过瘾。
童行书院的老师们不仅每期必追,还常常在办公室交流心得,感叹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后,总要互相攀比一下谁哭得最凶。观众在节目弹幕里也纷纷表示“这个节目哪哪都好,就是太费眼泪”、“历史故事这样讲,我想忘都难”、“《孙子兵法》已下单”……
难得的是这档节目老少皆宜,即使是小朋友也能看懂。豆瓣上就有宝妈和孩子一起追剧,通过节目给孩子做历史启蒙教育,还认真地做了满满的笔记,强烈推荐给周围的妈妈们。
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神仙综艺能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我们就借助这档节目的设计来聊聊如何运用名人故事来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先贤精神。
(一)《典籍里的中国》讲什么
《典籍里的中国》是将先贤事迹用戏剧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每集节目对话一位先贤,解读一部典籍。撒贝宁作为穿越古今的串讲人,不仅能在故事中感受先人创作的心路历程,还能够带大师来到现代了解当今世界。
节目的第二期讲述的是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的故事:宋应星自幼读书,但六次科举都未中第,虽然功名之路坎坷,但是多年赶考的所见所闻让他认识到农业和手工业对于百姓的巨大价值。于是宋应星选择了一条与当时读书人完全不同的道路:他靠着兄弟们的支持,把这些年来收集到的大江南北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都记载下来,写出皇皇巨著《天工开物》,还在此书的序言中洒脱地写下——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宋应星推崇“贵五谷而贱金玉”,因此《天工开物》首卷即为《乃粒》。在节目中,宋应星穿越到现代,和正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院士完成了一次跨越年的握手,只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禾下乘凉梦”。遗憾的是,就在这一期节目播出之后的两个月,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愿意相信,他也许是去梦中和宋应星下乘凉了。这时再回顾两位老者握手的画面更加多了一份悲痛,很多小伙伴在视频里留言悼念,遥寄哀思。
(二)《典籍里的中国》怎么讲
可以说,《典籍里的中国》每一期都贡献了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么节目到底是怎么做到让观众深深共情的呢?
一、让经典活起来
典籍是国之瑰宝,但是在很多人心中,它们仿佛就应该“活”在藏书馆、“活”在象牙塔、“活”在学者的论著中。《典籍里的中国》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精彩的编排和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成功地让典籍“活”在了年轻人的心中。
在《史记》这一期,我们看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和对《史记》的贡献。司马谈在司马迁小时候就开始以一个优秀史官的标准来培养他了,教他读书、为他请最好的老师、还资助他壮游山河。
跟着司马迁的足迹,我们看到了《史记》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大禹治水、孔子讲学、项羽自刎乌江……司马谈引领司马迁树立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理想,只可惜,司马谈早逝,他在临终时颤抖地说:“史官终将离去,青史千年永存。你我共著青史的约定,为父要食言了。迁儿,要敬畏写下的每一个字!”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为了完成史书,司马迁在遭遇李陵之祸后选择了忍辱苟活。在节目中,司马迁和撒贝宁有这样一段对话。司马迁问:“我横遭祸事,身躯已残,但青史不可废。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著就《太史公书》。敢问足下,此书当得我司马迁再活一世否?”
看到此处,观众深深感受到:正因两代太史公发奋著史之心,才造就了一部中国的史家绝唱,《史记》字字都是司马迁泣血而成。撒贝宁含泪回答:“当得一世重生,堪称万世不朽。”这是对司马迁最好的告慰。
二、让先贤走下来
《典籍里的中国》的第二个成功之处在于让高高在上的先贤走下神坛,还原他们的生活,展现他们的情感,让观众觉得原来那些遥不可及的圣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从而拉近了我们和他们的距离。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被誉为东方兵圣,他的生平神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节目组根据史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讲述了孙武和伍子胥这对知己一起效力吴国、征讨楚国的过程。通过吴镇宇的演绎,观众们看到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兵家奇才、一个渴望建功立业吴国将军、一个懂得反思的胜者和一个重情重义的朋友,这些身份丰富了“兵圣”的头衔,让人们倍感亲切。在故事的最后,孙武选择隐居山林著书立说,他在两千多年前所提出的“国虽大,好战必亡”、“知兵而不好战”的慎战思想一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三、让DNA动起来
典籍所蕴含的文化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典籍里的中国》把古圣的精神、先贤的智慧呈现在我们面前,告诉今天的人们:我们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
徐霞客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从小就有“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他在探访了长江之后开始质疑自古流传下来的“岷山导江”的说法,一生都在寻找长江的源头。可惜晚年双腿俱废无法出行,只好在家整理游记,而没能找到长江的源头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在节目里,撒贝宁带徐霞客来到长江的源头,帮助他了却一生的夙愿。当华夏母亲河的源头之水被徐霞客喝下的那一刻,弹幕里说“我的DNA动了”。
伏生全家用生命守护《尚书》,而他却自责《书》因自己而残缺大半;
屈原怀念楚王和故土,含泪吃下家乡的橘皮;
孔子晚年痛失心爱的弟子只能在梦中与他们作别……
一个个故事把人们带入到一段段历史当中,观众们亲历了角色的遭遇,理解了他们的选择,跟着人物的情感起伏而或喜或悲。《典籍里的中国》让经典不再“高冷”,让更多的人爱上了典籍。
(三)《经典之旅》怎么讲历史故事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人们与先贤共情,留下一把打开典籍的钥匙;
《童行书院经典之旅》APP也用同样的方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经典的大门。
《经典之旅》是一款以“探究式学习”为特色的通识教育APP。它以小朋友和大师一起完成项目任务为线索,把大师的人生经历、创作历程、研究方法融入在剧情故事之中,再用探究游戏帮助用户把知识转化为思维习惯,让孩子能够轻松理解大师的思想、感受经典的魅力。
刚刚介绍的三部典籍和三位大师就在《经典之旅》的项目选题之内。《典籍里的中国》老少咸宜,《经典之旅》专为儿童设计,相同的经典,不同的受众,《经典之旅》会有怎样不同的解读方式呢?
一、《徐霞客游记》
在《徐霞客游记》项目中,我们选择了徐霞客的四篇游记作为四个故事的背景,带孩子们经历了一场“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奇山异水揭秘之旅。其中的一课就是“探秘长江之源”,我们在项目中也帮助徐霞客完成了一生的梦想。
在探索到“如何判断长江源头”这个关键问题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谣言粉碎机”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需要亲自测量、对比、分析,然后判断题目中的说法是否为“谣言”,如果判断正确,就能成功获得一条线所。当把谣言全都粉碎之后,孩子们就会发现:想要确定一条江是不是长江的正源,需要从长度、流域、流量、流向等四个方面来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理解了徐霞客的地理考察思维,更明白了即使是流传很久的说法也不一定是对的,只有通过实地考察和科学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道理。希望这个游戏能带给孩子质疑和求真的勇气。
二、《孙子兵法》
在《孙子兵法》这个项目中,我们选取了吴国计划攻打楚国之前这个时刻,通过剧情的背景介绍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情况的紧急,如果不联合小国一起攻打楚国就有可能被楚国所灭。但问题是,楚国有二十万军队,而吴国只有三万,这样悬殊的差异,无异于拿鸡蛋去碰石头,究竟怎样才能战胜楚国呢?小朋友们拜孙武为师,开始学习兵法。他们跟随孙武勘察地形、学习谋略、训练军队,最后在决战之时运用所学知识和战场心理赢得了胜利。
在项目游戏里,孩子亲身参与战争演习,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对于战争有多么重要,还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作战策略。通过这样的思维练习,孩子不仅牢牢记住了孙武的故事和兵法的知识,还能够将兵法运用到生活中做到随机应变。
三、《史记》
《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说,司马迁的人格精神更是千古长存。面对这部不朽的经典,我们把项目开始的时间点设置在司马迁入狱这个时刻,项目名称为“解救司马迁”。
司马迁因在朝堂上为投降匈奴的将军李陵求情而被汉武帝一气之下打入大牢。小主人公葡萄栗子赶到大牢想要带司马迁越狱,没想到司马迁不但不逃走,反而还要在大牢里写史书,他请小朋友给他找来毛笔、竹简和资料,帮助他一起完成史记。
在写史记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良史精神,知道了古人“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追求,理解了荆轲和伍子胥面对生死的不同选择,最后终于明白司马迁宁愿受辱也不放弃修史是因为这份事业重于泰山。葡萄栗子因为没能救出司马迁而难过,但是司马迁劝他们说能够继承史记精神就是对他最好的解救。于是,他们根据司马迁的精神续写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史记。
在历史上,荆轲选择了赴死刺杀秦王,伍子胥选择活下来为父兄报仇,不同的选择却都能进入史记,孩子们很不理解。我们用“记忆迷宫”的游戏让孩子代入到荆轲和伍子胥的故事中,体会他们在选择时的艰难和心路历程,最终,孩子们明白了,生和死的选择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选择了死得其所、重于泰山,因此也理解了司马迁的选择。孩子通过形象的游戏就理解了“活着还是死亡”这样充满哲学意味的话题,这就是用情景代入法讲述历史故事的妙处。
用这么轻松的方法学习,是不是觉得大师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历史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了?希望更多的孩子通过《经典之旅》和大师成为朋友,感受到经典的力量。
作者
饭饭老师
童行App人文艺术教研
游戏化教育倡导者
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师互动话题
你有给孩子做过历史启蒙吗?你认为学习历史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帮助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拓展阅读
比起一万个小时,微精通是更轻松快捷的学习策略
想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不妨试试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