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意思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好看地方。后借喻艺术风格,各有所长。
有个走街串巷的江湖人,以变戏法为生。
身边跟着一条狗,一只猴,一羽雀。
每至地头,必先拜土地公。捻土为香,求土地老爷赏饭,躲刀剑,保平安。然后再去拜山敬码头。
一切妥当,他一改谦卑,昂头负手站在场地中央。
待到有人前来,那猴儿就套上红布衣衫,一拐一扭地敲锣开场。
第一个节目为了聚拢人气,都是这三只小兽来完成。
而这个节目就叫“环肥燕瘦”。
只见这猴子从箱子里掏出许多亮晶晶的圆环,先拿出一个,往高空一扔,小雀就冲天飞起,在空中轻巧钻过圆圈,而后趁着圆环在最高时,又钻一次。
围观的掌声顿起。
接下来就是两个圆环,小雀更加轻巧,跟着圆环应声振翅,自左右后上下穿环而过,让观者目不暇接。而刚刚掉落的圆环,自有花犬细心叼回,置于主人脚侧。
猴儿与小雀儿表演愈发精彩,从三个环,五个环,七个环……待爪中圆环扔空,猴子呆了一呆,探爪挠头,似有不解。众人见其憨态可掬,哄然大笑。这可惹恼猴子,他四肢并用,快步窜到主人身边,抓起刚刚聚拢的圆环,奋力往高处投掷。
那小雀在众人惊呼中,振翅又起,轻巧穿行天空的一个又一个圆环,丝毫不乱。
至此,众人看得激动,纷纷叫好。
此后节目,是戏法人自己表演:穿针引线,野火燎原,或是空中取物,移形换影,也都引人入胜,让观者心满意足,纷纷解囊。
这位戏法人虽走街串巷,但名声渐渐传开,久而久之,已不用街头卖艺,有富豪与他合伙开个奇景园子,富豪出钱,他来表演,然后五五分账。
后来名气更大,网罗不少戏法高手,各个身怀绝艺。
他做了班主,不用开场引人,更不用在街头受风吹日晒,陪自己过苦日子的三位老伙计,猴、狗、雀也就养老了,天天不干活,只被好生饲喂。
好光景总是很快,转眼又是军阀四起,乱世流离。
富商为躲避战乱,与戏法人拆伙,高手们也纷纷离开。此时戏法人头发花白,常年喝酒落下手抖眼花的毛病,已做不来这行,准备回乡下老家。
但早上起来,院子就被当兵的围住了。
原来大军阀占据此地,每日办公无聊。就有官吏拍马屁,说了园子高手厉害。大军阀果然感兴趣,一早就来此处观景。
大头兵先入院,低声恐吓他:敢让大帅失望,小命定然难保。
戏法人胆战心惊,自知今日难逃劫难。
园中的舞台早拆了,只剩空荡荡的院落。
待他站在场中,与三位老友在一起。心思忽觉安宁——当年也是身无旁物,闯荡江湖。
稳了心神,开始依照曾经规矩,先捻土为香,敬拜土地,对一众拱手为礼。然后走回院中,背手而立。
只见一须发皆白猴子,慢腾腾从行囊里掏出一把圆环,挠挠头,拿出一个往空中一扔。
一道身影扑棱而起,摇晃着奔圆环而去,但缩翅穿越圆环时,却因身体肥胖,被卡在其中,急得吱吱叫唤。
“碰”的一声,套着圆环的雀儿,自空中摔下。
戏法人大惊失色,快步上前查看,老猴老狗也十分不安,紧随其后。待摘下圆环,雀儿倒是没事,但是晕头转向,叫声也变得迷糊。
军阀看得高兴,轻轻鼓掌。
一众兵痞看长官满意,就跟着大声喝彩:
“好个逗趣雀儿!”“不错不错,果然精彩!”
戏法人逃过一劫。
几日后,当地成立戏法学会,他受聘为会长。
……
环肥燕瘦,是各有机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