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中英文解说文物的6岁浙博小蘑菇走上央视当“考官”
你知道宁波是什么意思吗
还记得钱江晚报3月份报道的“浙博最小讲解员”吗?对,就是那个当时还不到6岁,却能用中英双语讲解“镇馆之宝”朱金木雕万工轿的小蘑菇张云舒。前段时间,小蘑菇的妈妈张婷婷告诉我们,央视知识问答节目“中国地名大会”看到钱报报道后,特别邀请小蘑菇作为“小嘉宾”去北京给参赛者们出题。
录完节目回来,小蘑菇更爱惜这份讲解员的工作了。她对钱报记者说,自己现在满6岁了,而且已经考出“非凡的心声——古琴馆”(浙博武林馆中的一个分区)的讲解资格了。那得意的语气,又催着我们跑了一趟浙博武林馆,去验收她的“新成绩”。
博物馆里胆子很大的囡囡
这回在台上蒙圈了一分钟
张婷婷最早接到央视“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组的电话,是在6月中旬。小家伙听说能去北京,一口就答应了。
8月13日,小蘑菇和妈妈一同踏上了去北京的旅途。15日晚上是节目录制的时间。那几天,张婷婷一直帮着修改串词,还请节目编导、嘉宾提前和小蘑菇逐句对字。
“别看小蘑菇在浙博里‘混’得风生水起,平时我们在家基本不看电视,还真怕她到后台感到陌生,出岔子。”直到节目临录制,母女俩才觉得有些紧张。
“我就出一道和浙江相关的地名题,请问宁波为什么叫宁波呢?”刚一上台,小蘑菇就奶声奶气地给台上选手们出了道难题。镜头一转,选手们被小蘑菇“萌”了一脸。
略略思考,立刻有一位选手抢答:“这个我知道,应该是‘海静则波宁’的意思。”
“回答正确!”主持人鲁健宣布。没想到下一秒他就被小蘑菇拉住了西装袖子提醒:“不对,说错了一个字!应该是‘海定则波宁’。”
眼看抢答选手有些尴尬,主持人赶紧笑着圆场:“小蘑菇说得没错。其实,‘海静则波宁’约等于‘海定则波宁’。我们标示得很清楚,只要意思表述清楚即可。”
舞台上的小蘑菇赶紧点了点头,呆萌的模样逗得大伙又笑了。
不过初上荧幕的小蘑菇略有点遗憾。“浙江有的地方家里生了女儿要埋‘女儿红’,生儿子要埋‘状元红’的故事,我忘记和大家说啦。”
原来,当天录节目她被分到了三个任务:给观众讲解十里红妆送亲的传统习俗故事、给主持人出题、给参赛选手出题。结果临上台的时候,小蘑菇紧张了,跑上舞台又急着和主持人互动,一下子更懵了。“我看得出她是有点心慌,呆了一分钟左右开始背词,还背错了。”张婷婷说。见到场面一度尴尬,编导连忙上台安抚了一下小蘑菇,才开始重新录制。“我这不是还小嘛。”小蘑菇笑着解释。
这趟北京之旅
让小蘑菇更爱惜讲解员工作
不过,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小蘑菇继续北京之旅的心情。第二天,她就缠着妈妈要去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大学。
“我拉着箱子,她背着小包,两个人带上行李在故宫博物院逛。”张婷婷说,“小蘑菇平时喜欢看关于故宫的科普知识,比如她从书里看到皇极殿前的九龙壁是由复杂的玻璃工艺烧制而成的,每一条龙都由许多块玻璃构件拼装而成。但在其中一条白龙身上,却有一块构件是用木头雕刻的。因此等我们赶到皇极殿,她一定要找出那块木头雕刻的部分指给我瞧,才算满意。”
第二站是北京大学,由于没有提前预约,张婷婷只好带着小蘑菇在“游客打卡地”——西校门看看。“8月中旬刚好是开学季,看到有一位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过了门卫那关,她就问我为什么我们进不了大门,那个哥哥可以进去。我告诉她,那是人家考试考得好,拿到了学校给的证明。”
没想到小蘑菇马上接腔:“哦,那就和我们的志愿者证一样,都是很难考的。”可见,对于浙博志愿者的这重身份,她感到非常骄傲。
张婷婷告诉我们,正式录制“中国地名大会”前,节目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老师听说小蘑菇是浙博志愿讲解员,便打趣地问她借志愿者证。“老师也是开开玩笑,但她却很认真。”
小蘑菇一本正经地告诉对方:“这个证我也只有一本,不可以给你的,志愿者证要自己考试的,要背词的,很难的。我这本真不能给,要不,给你画一本吧”……一连串的孩子话逗得在场老师和工作人员都笑了。
采访快结束时,小蘑菇拉着钱报记者逛了浙博的古琴馆,然后对着馆内藏列的古琴和雕像完整地描述了古琴诞生的故事。“古琴馆好久好久没讲解了,我回去复习一下,下次肯定能给大家讲得更好。”小蘑菇向我们保证。
本报记者叶晨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