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匠人精神运用幼儿节目无法自拔的画面感

你看过《超级变变变》原名:「仮装大賞」这部日本老牌综艺节目吗?这个在小编童年回忆中的节目开播于年,至今仍在播出!在中国豆瓣上也始终保持着9.6分的高分。

《超级变变变》

节目宗旨就是为了激发参赛者的创造力。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报名参加,唯一的要求就是充分发挥想象,利用肢体语言和道具来在三分钟内“变出”各种东西。

《拉面》你能想象这是年的作品吗?

《掉了》走着走着,头就掉了~

现在的cosplay都不能与之相比啊……

服装道具、肢体语言、创意十足的硬核剧本一个都不能少!看完令人不禁感叹,这脑洞实在是太大了!

幼儿创造力节目巅峰之作

《啊!设计》

不仅是过去,当下日本的儿童节目也延续了这种趣味性与创意。其中最有名的一档节目当属日本教育电视台NHK推出的《啊!设计》原名:「デザインあ」。

《啊!设计》豆瓣评分高达9.4分

这个节目汇集了顶级设计师阵容:隈研吾、原研哉、深泽直人、伊东丰雄、服部一成等,担纲艺术总监的是大名鼎鼎的佐藤卓(日本中生代设计师的代表性人物,最知名的设计是乐天口香糖的包装)!简直堪称神仙组合。

佐藤卓等参与节目制作的设计大师参加《啊!设计》展览

节目由“设计的观察”、“拆解”、“素描”、“天马行空”、“设计师”这五个板块组成,每集只有短短的15分钟。

01

设计的观察: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设计

“设计的观察”,这个板块旨在引导孩子观察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全程没有一句旁白,只是把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搬到我们面前并进行放大,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孩子从观察开始。

比如,我们走进蛋糕店看到各式各样的蛋糕,最先发现的就是他们形状和颜色不一样。

深入思考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在制作时,各种食材的组合方式不同。

有的是堆叠

有的是包裹

有的是卷裹

对形状的观察:生活中形状无处不在,可为什么有的物品是圆形有的是正方形?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圆形和正方形都找到了它最合适的位置

动作的观察:旋转这个动作,在一天里,是不是被我们无意识的重复了很多次?教孩子认识什么是旋转的同时,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顺手的“旋转”设计。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旋转动作

抽象的观察:生活中看似复杂的图案,他们都可以由“圆和线”组成!

由线和圆组成的富士山、螃蟹、马

观察是学习、获取知识的基础。看似很简单,但要从表层观察到深层理解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02

拆解:剖析事物的构成

第二部分是“拆解”板块,把日常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一点一点拆开,直到不能再拆为止。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帮助他们了解每一种事物的细节和构造。

一双运动鞋可以这么拆~

一颗葡萄,也能拆解出葡萄皮、籽、果肉

扑克牌居然也能拆,太神奇了!

“拆解”这个环节采用了定格动画的拍摄形式。为了这短短一分钟的内容,需要从早到晚拍摄整整四天!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养成“拆分拆解”的思维模式,可以让孩子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对今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03

天马行空:通过动画讲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天马行空”这个板块讨论各种日常生活中隐藏的设计原理。例如“电话线为什么要设计成弯弯曲曲的样子?如果变成直线会怎么样呢?”

如果电话线变成直线

这个板块表现的是一种逆向思维。生活中的那些经典设计究竟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如果推翻现有设计重新思考,让设计回归“解决问题”的本质就会发现:“现在的设计是最完美的,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啊!”

04

素描:换个角度观察

“素描”板块,邀请了性别和年龄各不相同的12名画手,围成圆圈进行写生,并进行拍摄。

开始作画

完成后大家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灵感。

通过旋转看到一件物品的不同角度

这个环节,更多的是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05

设计师解说创造力(设计)的原点

每集的结尾都会邀请知名设计师,采访他们开始进入设计行业的原因,让他们选出自己最满意的设计并说明设计理念。在这个领域积累了非常多实战经验的他们,用最简单直白的话语,来引导孩子如何把设计思维带入日常生活中。

设计师说

设计大师原研哉曾经说过:“日本国民教育从小的美意识,才是日本设计源源不断的宝藏”。

而培养美意识的第一步,应该从“观察”开始。好好地看一看这个世界吧,生活中就蕴藏着大量“美的瞬间”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知。

《啊!设计》关键词:设计、美意识、观察、创意

NHK制作过的那些魔性创意节目

除了《啊!设计》以外,日本教育电视台NHK也推出了不少经典的幼教类节目。

如果说《啊!设计》引发了孩子对设计的兴趣,提升观察能力,探索能力,那么以下这几部幼儿教育类节目,也是干货满满,可以给孩子进行科普启蒙,还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毕达哥拉斯装置》

原名:「ピタゴラスイッチ」

节目主要面向4~6岁儿童,但是其中的机关设置和故事套路,就连大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将尺子、夹子、果酱罐等日常用品,做成精妙的“连环套”。当小球的落下时,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开始了。

节目结束的时候,日文“毕达哥拉斯装置”中的“毕(ピ)”字总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连锁反应的完美收官。这个节目让孩子了解到连锁反应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毕达哥拉斯装置》关键词:联想、科学、创造力

《像乌鸦一样思考》

原名:「考えるカラス」

片名取自于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巧妙地利用鹅卵石喝到罐子底部的水的故事,为孩子演示科学思考方法的四个步骤:观察、假设、实验和评估。幽默的片段展示了科学方法的前三个步骤,而第四个步骤评估,则留给观众自己进行思考。

观察蚂蚁。我们在蚂蚁的前进方向上画一条线,蚂蚁会专门绕开它。

如果画的是一个圆,蚂蚁就会被困在里面。

但是等待一段时间后,蚂蚁还是能逃出来。甚至能在各种画完的线条中自由穿梭。

如果重新画一个圆的话,蚂蚁就又被困住了。

这是为什么呢?节目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去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像乌鸦一样思考》关键词:思考、观察、好奇心

《街道观察器》

原名:「マチスコープ」

和孩子逛街时,看到街道上形形色色的风景,会不会蹦出十万个为什么呢?地铁为什么会从隧道里出来呢?大楼的下面藏着什么?街道观察器就是根据这些稀奇古怪问题,用放大观察的神奇道具来解答问题的节目。

坐在涩谷繁华街头的咖啡厅,正面对着涩谷Hikarie大楼,好奇大家都在做些什么呢?用街道观察器来观察,从5层到地下,居然还藏有正在通行的地铁……

节目带大家走进熟悉的街道,通过放大平时路过的、看到过的风景,甚至是同一个地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来解开大家心中一直有的,但未曾说出口的疑惑。

《街道观察器》关键词:观察、思考

日本的匠人精神也运用在了幼儿节目上,画面美感十足,拍摄手法也很有创意。搞笑的同时蕴藏着满满知识点,小编一个大人都看的津津有味,更别说孩子了!

“创造难,模仿容易。”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斥着“拿来主义”,人们总是习惯了套用别人已经制作好的内容,丧失了思考和创新的机会。而创造力的基础就是源于平日的观察和思考。

作为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借鉴上述片中创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并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并把它们当成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的未来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33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