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撒贝宁在节目中的失误,谈逻辑思考与

早晨起来,看了CCTV—年的《开讲啦》节目,主题是“汉字里的中国文化”,主持人是撒贝宁。

撒贝宁可能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央视主持人,我不知道有没有“之一”,因为我只知道他很有名气,但并没有特别   伊姨殪,遗亿镒。伊诣邑,意医姨疫,一医医伊姨。翌,亿镒遗,疑医,以议医。医以伊疑,缢,以移伊疑。伊倚椅以忆,忆以亿镒遗,以议伊医,亦缢。噫!亦异矣!

《饥鸡集矶记》

 唧唧鸡,鸡唧唧。几鸡挤挤集矶脊。机极疾,鸡饥极,鸡冀己技击及鲫。机既济蓟畿,鸡计疾机激几鲫。机疾极,鲫极悸,急急挤集矶级际。继即鲫迹极寂寂,继即几鸡既饥,即唧唧。

《侄治痔》

  芝之稚侄郅,至智,知制纸,知织帜,芝痔炙痔,侄至芝址,知之知芷汁治痔,至芷址,执芷枝,蜘至,踯侄,执直枝掷之,蜘止,侄执芷枝至芝,芝执芷治痔,痔止。

……

如果把上面的同音异字文改成拼音,就算加上声调,就算是作者本人,今天写完、明早起来可能就真的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了!

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印象里,好像没有两个不同的单词读音完全一样,就算有,数量也非常少,更不可能写出与上面一样的同音异字文。

只需要给出其中一篇,”能不能用拼音代替汉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不但展示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也显示出了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节目中,撒贝宁说”下一次再有外国的朋友问你‘为什么中国人不用拼音’,你就把这个题(指上边的同字句)出给他“;

后面黄先生说”汉语太丰富了、太有趣了,如果用拼音,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都没了“,但是,仅节目中的例子来说,用拼音代替汉字,并不会让“汉语中有趣的东西消失”,而加上声调的拼音,反而会让汉语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所以,黄先生的补充,只是为了说而说,实际上他说的这句话与问题本身并没有关系,你能说英语、法语就不丰富,没有有趣的东西?

如果这个外国人真的按照撒贝宁所教的做了,还说”这是中国CCTV的著名主持人给出的待业答案“,那才真是的出丑出到国外了。

七回答的核心

问题是“为什么不用拼音代替汉字?”

那么回答的重点、也是回答的核心,是要说清清楚“为什么不能”,而不是“为什么不做”,前者的意思是“因为不能换,所以不换”,后者的意思是“因为某种原因不想换、所以不换”。

上面提到的同音文,在汉语文学中毕竟是少数,而且它只能存在于书面文学,因为不能读、所以不能用语言交流。

我觉得之所以不能用拼音代替汉字,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同音字太多,“史”、“是”、“屎”、“诗”、“尸”、“师”、“十”、“矢”、“实”、“事”、“拾”、“适”、“誓”、“逝”、“试”、“时”、“市”、“式”、“石”、“食”、“施”、“士”、“视”、“释”等,我使用的五笔输入法中,仅“shi”音的现代汉字就有50多个,试想:如果没了汉字、只剩拼音,那么现在的汉语字典就变得像英语词典一样全是拼音,同一个拼音,有几百上千个意思,而且很多意思之间都没有任何联系,如果不放到文章中,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拼音有什么意思;学过英语的人应该知道,随便给一个英语单词,我们可以说出它的常用意思,但如果给一个常用拼音,“shi”,你说它是啥?

第二,同音词太多,“史实”、“史诗”、“事实”、“实事”、“逝世”、“实施”、“试试”、“实时”、“时时”、“适时”、“世事”、“事事”、“时事”、“失事”、“失实”、“石狮”等,它们的拼音都是“shishi”,就算结合上下文,都不一定能正确判断出“shishi”表达的意思。

在汉语中,不管是同音字,还是同音字,数量都非常多,如果把汉字去掉,别说外国人学汉语能学疯,中国人自己学都得疯,语文老师也得疯!只有拼音的汉语,根本没法教,也没法学。就算给拼音加上声调,也无法解决同音字词的问题,目前,我想不出有任何能比汉字更高效解决同音字词的方法!

八逻辑

我们先来说一下,为什么外国人会提出“用拼音代替汉字”这个问题,大概一百年前,好像还有不少人为这件事付出过努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简单点说,就是这些人惑于表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与核心;

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学生学习认字时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拼音形式,最早出现在明朝,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学习汉语时使用的,所以,汉语拼音也是用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因此,拼音能让英语国家的学生感到很熟悉,它只是和英语的拼写规则不同而已,与难写、难认的汉字相比,拼音要简单很多、很多,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写汉字可能是最难的,他们也不会注意到汉语中有非常多的同音字、同音词。所以,不懂汉语的外国人和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提出“用拼音代替汉字”的问题,一点儿都不稀奇,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而一百年前提出“用拼音全面代替汉字”的人,不过是由于当时国家落后、受列强欺凌,在崇洋媚外心理作用下,认为凡是外国的都是好的、凡是中国自己的都是落后的、不好的,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导致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会读书、会写字是每个文人最最基本的技能,当那些愤青们找不到能“强国”的出路时,改字就成了他们最唾手可得的、也是让他们能有所作为的实验田。我认为在国家落后时期,出现这样的事情也算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出现,反而不正常。

在节目中,撒贝宁与黄先生笑得很开心,似乎对他们的回答非常满意,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是在国家电视台上、在一个外国人面前,出了一个”大丑“,而且他们还没有发现。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他们的思维没有逻辑性,都是“想当然”:”我觉得是这样的“、”我觉得应该这么回答“、”我觉得这么说挺好的“……但是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回答不上来,还是老一套”我觉得……“

所以,如果我们把节目中,两个人的回答与问题对照,就会发现他们的回答,没有一句说到点子上的。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逻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哪个学校会开一门以教授逻辑为主的课;虽然理科、编程等都是非常依赖逻辑的学科,但是以我有限的经验来判断,绝大部分授课老师都是以让学生记、背为主,很少有老师会教学生怎么分析、如何思考;学生的逻辑思考与分析能力,处于无人看管的”放养“状态,能长成什么样、发展到哪个阶段,全靠个人天赋与悟性,基本上与老师无关。

黄先生作为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顶级专家,我不怀疑他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近代历史上谭嗣同、刘半农等人提出过”废除汉字“的观点、而且还有不少人真的为”用拼音代替汉字“努力过,这一点作为专家的黄先生不应该不知道,但是在回答专业问题时却始终游离在问题核心之外、答非所问,还拿出一个“用拼音写日记的老人”这样毫无说服力的佐证,在提前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只能他的思维出现了问题,或者说他的思考方式不对。

如果说黄先生是文人,不会理科的逻辑思维,倒也说得过去。

但撒贝宁是北京大学法学系的高材生,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法学系应该是文科专业,但法律应该是非常讲逻辑的,像撒贝宁这样的人,在全国范围内,应该算是顶级聪明的人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真正理解问题、在有准备的情况下答非所问而不自知(从我个人来看就是如此),还是只能说他的思维出现了问题,或者思考的方式不对。

我个人认为,初中阶段,是培养和锻炼一个人逻辑思考与分析能力的最佳时期,进入高中以后再开始培养,虽然略晚,但总比不培养强得多。

初中数学、物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的最佳素材。

当学生掌握了逻辑思考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后,学习理科就会非常简单、高效,如虎添翼、日进千里。

比如:初二物理光学,真正的基础只有两句话;只需要两句话,就可以把初中光学的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哪怕是真的忘记了,随时都能通过逻辑分析把需要的理论再推导出来

当学生学完力学的基础知识之后,就已经掌握了压强的理论;

初中生认为非常难的电学,也不过三个公式、不超过一百个字;学生觉得很难的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当学生理解三个基本公式后,就已经掌握好的两个实验的所有内容和细节。

初二因式分解、初三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这些是学生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已经知道的知识……

几乎没有学生能自己悟出上面的内容,而老师又不用逻辑教学,让学生误以为“老师没讲的知识就不应该知道”、“老师没讲过的方法就不应该会用”……于是越学越多、越学越累,关键是:老师要求记住的知识、方法都记住了,可考试时仍然考不好……

父母没教过你走的路,你会走吗?

你现在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人提前教过你吗?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方法,是谁教的?

第一个造出飞机的人,又是受到谁的指点?

……

九逻辑的重要性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以初中物理的光学为例,生活中的光现象无穷无尽,但解释它们的基础理论也就几十个字;运用理论的方法有很多,但运用的基本原则不过几条而已。

所以,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不能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模板、套路、秒杀技巧等,网上随便一搜,因式分解的方法就有十几种、公式二十多个;如果你是学生,你喜欢学习十几种模板、套路、背二十几个公式,还是喜欢看只有35分钟长的视频、看完以后理解了就可以忘记了、根本不用担心遗忘、记错的问题?

一个学期的物理课,竟然能分出72种题型,每个题型下面可能还有小的分类……

我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这样的老师很厉害、喜欢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但实际上,你只要想想记住这么多题型、公式,需要多少时间;多久复习一次才不会出现遗忘、记错、记窜;考试时怎么从极为相似、相近的模板或方法中挑出那个正确的……

家长们总觉得“老师讲得那么详细,孩子怎么就是学不好”,但只要家长们深入思考上面的问题,哪怕只思考一个问题,就应该能明白为什么孩子学不好、考不好,甚至还会出现厌学、弃学的情况;

上面图中列出的物理知识,都是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掌握的,我们只要通过逻辑分析与推理,告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了、不需要专门去学习就可以了,至于考试成绩,不一定能拿满分,但肯定不会差。

与“重点只有两三句话、两三个公式”相比,老师给出上面的图更具有吸引力,很多家长可能都更喜欢给出上面图的老师。请家长们思考一个问题:不要说让家长把上图中的内容学完、学会,就算是只把上面的图背下来,估计至少一半的家长做不到;而学生却要把图中的知识细节学完,其难度可想而知,关键是,学生全部学会了,高考时还不一定考!而上面的图,只是高中数学的一小部分,高考数学考查的内容,也远不止这么一点儿;而高考要考的,不只是数学,还有物理、化学、语文、英语……而数学,应该不算是背诵大户吧?如果你能深入地想下去,就能明白:为什么有些同学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但就是考不好!方向错了,越努力、越痛苦。就像上面的节目,思考问题的方向错了,越觉得自己说得好、回答得妙,反而会出更大的丑!学习方法正确了,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好乘法分配律,就可以知道初二、初三的数学知识;初三的学生理解了电学的三句话,不但可以做出高中生都觉得难的动态电路题、而且还可以初中老师不教的误差分析;掌握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初中生也能做好图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28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