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歌手们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音乐节目《声生不息》落下帷幕。
歌手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有人说,这档节目是一部港乐的“编年史”;也有人说,节目中的港乐是一张接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船票。年轻人看完节目,也许能从歌声中看到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
节目中16组来自香港和内地的歌手(乐队),有着较为明显的代际。今年74岁的林子祥红了40多年,见证并参与了香港音乐的整个黄金时代;周笔畅从选秀出道,是80后90后们当年你一票我一票投出来的“平民偶像”;而马赛克乐队成立于年,歌手炎明熹出生于千禧年后……
林子祥(左)与单依纯
当然,年龄只是最外显的划分方式,歌曲中更有时代缩影。港乐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爆发期,节目中的《学生哥》(年)、《为你钟情》(年)、《潇洒走一回》(年)是个中代表,描述热闹的市井生活、速写男女的都市爱情;到了90年代,港乐已经风靡亚洲,节目中我们能听到刘德华的《中国人》、张学友的《月半弯》,那代表了当时一种前所未见的潮流文化;再之后,陈奕迅、谢霆锋、陈小春……随着香港回归,与内地文化交流日趋密切,港乐的“香港标签”不再那么明显,只要是好歌自然能处处传唱。
(左起)周笔畅、叶蒨文、炎明熹
歌唱类综艺打“专业牌”也好,打“情怀牌”也好,目的都是为了与观众发生共鸣,那《声生不息》何以动人?除了歌曲和歌手本身,恐怕观众也是被自己“感动”。当港乐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传入内地,从70后到90后就都拥有自己的专属歌曲。不会粤语没关系,注上拼音,口音再“塑料”,你也能在学校文艺演出上收获尖叫。
这种观众与歌曲的对应关系,可能不是很精确,但是从林子祥、叶蒨文、谭咏麟,到李克勤、李玟、杨千嬅,当这些不同代际的香港歌手登上舞台,观众还是能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心跳加速点。
李健(后左)、李克勤(后右)、魔动闪霸(前)
节目中的几首大合唱的选择,也暗合了不同时代年轻人的特质。《世间始终你好》是83版《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香港武侠片也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改革开放初期的年轻人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快意恩仇的江湖;李克勤的《红日》发表于年,至今传唱不衰,毕竟年轻人的奋斗是永恒的主题;Twins的《下一站天后》诞生于21世纪初,歌手想实现成名梦想,年轻人何尝不想一朝成功,但“跟他归家为他唱”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叶蒨文和林子祥在《声生不息》中获得“荣耀人物”奖项。叶蒨文说:“在我们唱了这些旧歌之后,在你们跟着我们唱了之后,我们的音乐就成为新鲜的生命。”这是老歌的传承,更是时代的交接。
就像《声生不息》的收官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由李谷一演唱而响遍全国,在几十年后的舞台依然充满生命力。年轻人不会永远年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背景音乐,但经典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无论诞生于哪里,都注定生生不息。(本文图片均由《声生不息》节目组提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