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歌舞献明月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月到中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9143.html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玉

▲《月到中秋分外明》主题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年10月15日的下午,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伴随着一阵阵稚嫩的童声,从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的中厅这个临时舞台发出,飘向校园上空……该校的一至八年级的近名师生,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展示他们对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礼赞,《月到中秋分外明》主题成果展示活动在该校举行,此活动是万福友老师主持的深圳市教科院年度重点非资助项目《中华传统佳节校本化实践研究》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六年级的同学们有一门叫做《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校本阅读课程。目前,他们学完了《七夕今宵看碧霄》,正在学习第二章的内容——《月到中秋分外明》。万福友老师给学生介绍:中秋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及“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讲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讲中秋节各地的民俗,同时布置学生写作文。于是,《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广寒往事》《明月,物是人非》《躲在云后的中秋》《家乡的中秋节》《玉兔的诉说》《中秋的人与月》《忆中秋》《中秋吟》《嫦娥的诉说》《中秋的月饼》《玉兔的呻吟》《中秋的月》《月亮的自述》……数十篇诗文佳作从学生的笔底流出,并被打印、展示出来;展示出来的,还有同学们丰富而又神奇的想象,他们对神话传说和故事改写和创新能力,和他们真实的亲身经历和过节感受……

小学部文学社的成员在何苏苏老师的指导下,用精心准备的“心有灵犀猜猜猜”部分,参与了成果展示。王梓安、徐梓庭、许嫣冉、马钰淇的卡片制作中,从卡纸裁剪到设计,正面写词语,背面写字谜,脑筋急转弯,再用很小的铅笔字把答案写在正面的角落。看来,在考别人的时候都是各想奇招,费了不少心思啊!

在活动展示环节节目招来了很多同学踊跃参与,两两合作配合回答对三个词就可以去领取奖品一份,给大家带来很多期待。看:他们有的在仔细猜想配合的同学比划的动作,有的摸着脑袋试图努力想出字谜,有的实在想不出怎么用动作比划干脆直接说出……作为观众的孩子们,有的还在为猜想的同学顿足捶胸……整个场面一片热闹。

《明月几时有》歌舞是八年级2班八位女同学组成的舞蹈队和13位打击乐小乐手组成的小团队,也是 个出场的队伍。在张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克服了时间短,乐手年龄参差不齐程度有高有低等许多困难,排练了四次就匆匆上场,随着乐曲的节奏,八位汉服少女妙曼的舞姿如下凡的仙女;小乐手眼神专注,随着老师的指挥,或急骤或舒缓,与姐姐们的舞姿动作融为一体,赢得了一阵阵喝彩和赞叹!

四(1)班郭佳琦、黄奕瑞、聂可名和谢舒宁同学的《诗词串串烧》节目把表演活动再次推向高潮,舞蹈演员那娴熟的舞蹈动作,顾盼生飞的眼神、举手投足的每一步都与乐曲完美结合,且一气呵成,把那个报童的卖报遭罪受屈而且不屈的过程与内心活动,通过舞蹈的语言完美呈现,深圳晚报的编委汪仕林老师看了忍不住连声赞叹。

书画摊位,在何冰峰、龚蓉慧等老师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同学们现场挥毫,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毛笔,书写出一幅幅与中秋和月亮相关的诗句与祝福,展现出浓浓的中秋佳节的味道;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潇洒自如,一气呵成,用笔丰富,结体生动,让人赏心悦目的刊头那“月到中秋分外明”7个漂亮的毛笔字,就是聂俊青校长亲笔挥毫写就的。

▲聂俊青校长亲笔挥毫写就“月到中秋分外明”。

马惠宁老师的摊位是热点,那里,一个又一个诸如“花好月圆”“中秋团圆”“中秋家和”“情满中秋”“月圆中秋”……的纪念章,从马老师的机器里制作出来,拿在手里,让老师同学们喜笑颜开,参加了活动,还可以领到这么精致的纪念章呢,心里能不高兴吗?!

七年级同学的手抄报图文并茂,月饼、灯笼、玉兔与奔月的嫦娥绘画点缀在同学们原创的诗文作品之间,相得益彰;五年级同学们的手抄报则是唐诗宋词和诗意解读,自创的吟诵中秋的诗歌作品,及富含中秋节日标志的画作一起呈现在“诗词赏析分享”栏目里;小学部同学们在康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扇面、圆形、长形、方形、币形等书法纸,把李白的《夜静思》、李商隐的《嫦娥》、皮日休的《八月十五夜桂子》、的《夜行黄沙道中》、司空图和苏轼的《中秋月》、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等吟诵中秋与月亮的 诗篇用漂亮的硬笔字的气韵寄托自己的无限诗情;李梓函、蓝予宏、彭岳凌、金敬淳、黄子晨和韩梓恩则用毛笔书法作品,则包含了唐代诗人李白、王建、王维和张九龄的 吟诵月亮的诗歌;还有何冰峰、龚蓉慧等老师书写的“清风明月”、“明月入怀”、“春华秋实”、学生的“花好月圆”、“人圆月圆”等充满节日特征的“红灯笼”祝福……

中厅展演的中学部和小学部教师办公楼下的树上,悬挂着千姿百态的个灯笼,在秋风的吹拂下微微摆动。那是二年级多位同学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亲手制作出来的作品,虽说没有大工厂生产的高大上,但是,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同学们的奇想妙想和聪明才智,其中,还有用旧红包等纸品的再利用,和同学们自觉的环保意识。这个创意十足的自制灯笼展,给本次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次主题活动,是万福友老师主持的深圳市教科院年度重点非资助项目《中华传统佳节校本化实践研究》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年,该校已经成功举办过《又到重阳登高节》和《冬至阳生春又来》主题活动。课题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从了解节日由来、节日风俗、人物故事、唐诗宋词开始,让我们的师生更好的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 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文化,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们的传统节日》成果,自年9月起,在素有“中华语文 报”之誉的《语文报青春阅读版》连载9期,内容包括《月到中秋分外明》《又到重阳登高节》《冬至大如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大团圆的日子》《故园今夕是元宵》《梨花风起正清明》《端阳时节粽飘香》和《七夕今宵看碧霄》。

▲万福友老师接受媒体采访。

为了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翰林实验学校从年下学期开始,在一至九年级构建起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程体系,通过早读、背诵、默写、比赛、测试等形式,分年级、编教材、进课堂,多角度、多维度、长时间对学生施加影响和熏陶,用 的传统文化读本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感染,使学生真正受惠。这也是学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来源: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中华传统佳节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