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树妈妈
来源
小树妈妈
前两天睡觉之前,刷到一位网友的微博,看完内容唏嘘了挺久。
网友说他隔壁的妈妈又开始吼孩子了,听见孩子边哭边吼:
我想睡觉了,我不想做卷子!
爸爸妈妈一起吼她:你给我闭嘴。
随后听到砰的一声,隔壁人家把孩子推出门外,孩子在楼道里继续边哭边吼,几秒钟后爸爸一边说着闭嘴一边拽回了孩子。
接下来又是孩子的哭声和父母的怒吼。
网友还说,隔壁女孩才三年级,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三年了……
其实,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偶尔压不住怒火情有可原。
但光是看着这段描述,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孩子学习不会好。
因为写作业是大脑的活动,越是需要动脑子,就需要参与的情绪度越低。
说得通俗一点,孩子不能太高兴、太紧张、太愤怒、太恐惧。
父母越是吼叫,孩子就越无法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她会越来越慢,越来越厌学。
而且长期生活在吼骂的环境中,对孩子的大脑、性格和心理,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长期处于吼骂之下的孩子
大脑真的会受伤变形
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哈佛精神病学副教授马丁·泰彻的一项研究。
他用十几年的时间,带领团队研究父母的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这里的语言暴力是指对孩子长期的吼叫、斥责、诅咒、归咎、侮辱、威胁、贬低和取笑。
他的团队扫描了21个18-25岁的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父母言语暴力的成年人的大脑,发现父母的言语暴力会增加左侧颞上回的灰质体积,增值达到14%。
这个区域,跟语言智商相关,也就是说,遭到语言暴力越多的人,理解语言的能力越差。
他的团队还发现,经常遭受父母或同学言语暴力的高中生的海马体和胼胝体的某些部位的体积减少了。
海马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
也就是说,孩子的脑子,是真的变笨了。父母通过吼骂,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笨小孩」。
长期处于吼骂之下的孩子
性格真的会受到影响
吼骂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会影响孩子的大脑,更可怕的是,它会非常深刻的影响孩子的性格。
在几年前,曾有一档教育观察类节目,叫《超级育儿师》,至今我依然记得一个大嗓门妈妈的案例。
这位妈妈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儿子爱哭闹,性格不好。
育儿师来到家中,观察全家人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发现妈妈嗓门很大,几乎对家中所有成员都是批评。
育儿师在家庭会议上跟妈妈说:你很想把孩子带好,特别想把孩子带好,但是你对什么是好,并不了解。
并解释从小生活在一个吵闹的环境下的孩子,是没有办法获得安全感的。
孩子还小,他需要一个给他安全感、充满爱、温暖的环境。
育儿师帮助这个家庭的第一步,就是给妈妈专门准备了一个声音体验场所,让妈妈去听她自己平时吼孩子的那些话。
妈妈听到了自己吼出的:
「你烦不烦啊,天天早上这样」、「不许再来问问,你自己记住」、「你怎么这点事都做不好……」
很快,她被自己的声音吓得用手捂住了耳朵,蹲在了地上。
育儿师说,妈妈的反映在她预料之中,因为妈妈平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对家庭带来了多么负面的影响。
妈妈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最后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声音,多么具有杀伤力。
妈妈在事后采访中也说,听到自己声音时,感觉到了恐惧和害怕,她意识到儿子和丈夫肯定也会很害怕,如果不是因为是亲人,他们可能早就不想呆在家里了……
其实这位妈妈的感受没错,我们人的大脑,天然是有一套「逃生机制」的。
如果长期处于吼叫的环境之下,孩子一定会想逃离。不仅教育的效果达不到,还会大大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而且还有一个后遗症,那就是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他从父母这里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大吼大叫,他出门之后或者长大之后,也一定会这样去吼别人。
他会很难融入到社交圈子中去,这对孩子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长期处于吼骂之下的孩子
表现会更差
与父母关系更疏远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意思是说,刚进入到一个卖鱼的地方,会觉得很臭,但是待久了,就不觉得很臭了。
这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外界环境,才能更好的生存下来。
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家庭在前期偶尔吼一次,孩子就会听话,但后期一定要每件事都吼,甚至可能出现孩子和父母对吼的情况。
这是因为孩子听吼叫已经听得「疲」了,以至于他认为父母好好说、正常说的事情,就不重要,一定要父母大吼大叫的事情,才重要。
这种意识一旦建立,家庭就跟战场没有两样。
孩子会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不听话,而父母会越来越无奈,越来越拿孩子没办法。
如此恶性循环,最终结果一定是孩子没被管好,还伤害了亲子关系。
永远有比大吼大叫
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超级育儿师》那期「大嗓门」妈妈的节目中,育儿师最终给了妈妈四个建议:从吼叫到轻声,从怒气到笑容,从指责到认可,从武断到客观。
我觉得这几条建议也很适合我们普通家庭。
▎从吼叫到轻声,从怒气到笑容
前两天我看过张歆艺发了一条微博,她家儿子打碎了爸爸袁弘最爱的一个紫砂壶,袁弘非常心疼,脸色铁青,怒目圆睁的说:你过来。
儿子一直不敢向前,虽然知道爸爸不会对他怎样,但是还是害怕:
爸爸,你说悄悄话,说悄悄话好吗?
爸爸只能抱过来在耳边说:这是爸爸最爱的紫砂壶,你给打碎了。
儿子立马说:爸爸,对不起!
爸爸也变得没脾气了,只能说:那你自己去跟妈妈说你犯了什么错误。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打碎的东西,无法复原。我们吼骂孩子一通,也不过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低声好好跟他说,效果是一样的,他心里会知道,下次一定要小心。
温柔的低声教育,还会更顾及孩子的自尊和面子,让孩子更有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
▎从指责到认可,从武断到客观
还想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故事:
孩子考试没考好,拿着70分的卷子回家。
妈妈一看到卷子,当时就急了,对这孩子吼: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没好好听课是不是!
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把孩子训得直哭。
晚上爸爸回来,看完卷子对孩子说:
哎呀,这次考的是不太理想,那你觉得这30分到底丢哪儿了?
孩子看着卷子,指了指题,小声说:就这块马虎了。
爸爸就拿起笔,跟孩子说:那这样,加上马虎的这10分,咱们就有80分了。那咱俩再看看,还能在哪儿加分呢?
孩子一听来了精神,马上主动研究到底分数丢哪儿了。
爸爸也跟着一起研究,等所有错题都研究明白了,爸爸就用铅笔,在卷子上批了个分。
孩子变得特别开心,眼睛里重新又有了光。
正面管教中说:耐心是教育孩子的永恒法则。
与孩子沟通,永远需要「柔软的智慧」。
父母如果能放低声音,多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帮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孩子一定会还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