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相声社演员谢幕时合影。青柳、任昕(右)在演出。邵帅(左)、王步坚在讲相声。本版图片由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文海南日报记者王培琳站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是80后任昕儿时的梦想。如今,站在舞台上,一张方桌、一把醒木、一块手绢、一把折扇、台下一群善意的观众热情呼应,让任昕的梦想掷地有声。说学逗唱幽默诙谐,嬉笑怒骂演绎人间百态。3月19日晚8时,海口市群众艺术馆,福星相声社十几个年轻演员长衫裹身,轮流上场,你捧我逗、妙语连珠。这场免费公益演出引得满场观众笑声不停,“噫”声不断。台下熟悉的观众都知道,参与演出的年轻人大都有自己的职业。他们平时在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业余时间就凑在一起排练相声。精心烹制的相声“大餐”,哪一道都没让大家失望过。用观众马惠萍的话来说,“听相声的观众都不一定能坚持这么久,说相声的演员们却从未懈怠,我们都很感动。”说学逗唱圆梦相声拱手作揖、两脚蹬地转度,站位、眼神表情都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尽显幽默……“90后”的邵帅正和搭档王步坚说双口相声《抓俘虏》,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时而起哄发笑。很多看过演出的观众都会对邵帅过目不忘,因为他有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光头形象。小时候的邵帅非常喜欢相声,他常常一个人拿着遥控器,对着电视机换来换去,只为找到一个有相声的频道来看。小时候把功夫放在听上,长大就开始操练了。上大学后的邵帅常常自练贯口相声。大学校园里,早晨6点整的操场和晚上宿舍的楼顶,都曾留下邵帅“耍嘴皮子”的身影。邵帅年从海口某高校毕业后换了3份工作,现在一家省直机关工作。邵帅选择这份工作的动机非常简单:工作时间固定,可以用业余时间排练相声。“过去,站在台上就紧张得不行,能把词背下来就不错了,现在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每一个节目。”任昕今年33岁,在海口某证券公司担任营销总监。小时候的他,比较羞涩。家里购置了家庭影院,每次爸爸带朋友回家唱歌,任昕就生怕被叫出来表演唱歌,所以爸爸一带朋友回家,他就会躲到床底下,不敢出来。年,福星相声社成立,任昕是最早的成员之一。4年过去了,任昕说自己在相声中收获最多的就是自信。“相声社第一场演出时,我负责主持报幕,一紧张就把‘武洲、左保红’的名字念成了‘左洲、武保红’。”想起当时的场景,任昕至今仍乐不可支。但是第一场演出,让任昕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当时他就决定,这个相声社,他是留定了。年8月,还在读大二的95后赵越便来到相声社。当时,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他没有参加排练的机会。每次到排练室,赵越就坐在桌角看大家排练。托着下巴看了一年后,赵越终于在年底开始了自己在相声社的第一场演出。“来相声社默默看了一年,说明赵越是真喜欢相声。他在学校也有了一定舞台经验,比一般孩子强。”福星社班主武洲说。苦练方言倾情付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在台上短短的十分钟表演,背后是每天付出的努力和用功。对相声社这群年轻的相声演员而言,相声不只是通过言语展现一个个段子,而是投入心血,全方位融入自己感情的倾情演出。“有文化、有内涵地搞笑”是他们的表演原则。在舞台上唱京剧,说各地方言,是“90后”张宇飞表演的常态。仅仅一个《说评书》节目,他就用了河南话、四川话、天津话、海南话4种方言。他将《红灯记》改成英文版,一出口就喜气四溢,不断引来观众的叫好声和掌声。年,经常上网听相声的张宇飞,不经意地在网站上搜索关键词“海南相声”,惊喜地发现了福星相声社的存在。加入相声社后,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张宇飞的业余时间大多投入到相声基本功排练里。在学习方言方面,张宇飞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听同事讲、自己找素材听,一字一句反复练习,才有了如今舞台上流利自如的表现。“别人创业投入时间、金钱,回报的是收益,我投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是知识和经验。”张宇飞说,对于相声,他投入再多精力,也乐此不疲。今年2月,如果你中午从日月广场冰场的护栏旁经过,会经常看到两个行为奇怪的人,嘴里念念有词,动作怪异无比。这是赵越和同伴在排练相声节目。大学毕业后,赵越在海南一家大型企业做品牌推广工作。由于工作忙碌,除了晚上集中排练外,赵越还要常常和同伴在中午排练。赵越告诉记者,“起初的表演就是简单的模仿,以后要尽量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元素。”现在,在生活中,一遇到什么好玩的事,他都会随时拿起便签记录下来,为说相声积累素材。座无虚席好评不断相声社每场演出结束时,参与演出的人都会在班主武洲的带领下列成一排,站在观众离席的出口,拱手感谢观众,观众们也回以赞许的微笑,这已经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观众的与日俱增,让相声社的演出人员倍感欣慰。年,相声社第一场演出是在海垦路一个咖啡馆里,当时现场观众仅有几十名,大多都是演员们的亲朋好友。4年过去了,相声社如今观众最多时,多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从年起,相声社每两周都会在海口群众艺术馆举行一场常规的公益演出。演员刚开始演出时只想努力达到演出效果,根本无暇去顾及台下的观众数量。“只有在演出越来越娴熟的时候,才能自如地跟观众进行互动交流。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观众也会慢慢增多。”任昕说。观众的变化也是对相声社演出水平的一个反馈。“演出水平与观众人数是成正比的。”武洲说。温向新是相声社的正宗“铁粉”,从相声社第一场演出就开始看。“从刚开始的青涩表演到现在的自如跟观众互动,他们的进步,我是一点一滴看在眼里的。他们的认真和坚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感动。”温向新说。去年11月,马惠萍偶然经过海口群众艺术馆时看到有相声演出的公告,没事便进去看了。“我们一家三口一看就喜欢上了,自此就一场没落,每两周一次雷打不动来听相声。”马惠萍说,有时,一家人不吃晚饭也要先来听相声。“这群年轻人的内容不断翻新,场场都有惊喜,我的孩子也非常喜欢看他们演出。纯公益的免费演出,让人既暖心又感动。”马惠萍说。对于这群年轻人取得的进步,武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进步是大家用时间和精力打磨出来的,但是每个人还有非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希望相声社越来越专业、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武洲说。11岁的海南娃陈柳硕,最近从观众升级为相声社里最小的社员,目前还在旁听阶段。“我以后也要站在台上说相声。”陈柳硕咧嘴笑道,露出了还在换牙的门牙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