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奇妙游出圈密码何在网络传播杂志

今年端午节假期间,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唐宫夜宴前传》成为一档流量与口碑双丰收的文化爆款节目。节目在48小时内上榜微博热搜19次,24小时内视频播放量超过1亿,在国内外社交媒体引起热议。如何借力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端午奇妙游》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水下中国舞《祈》(又名《洛神水赋》)

节庆晚会可以说是卫视电视台的常规动作,但《端午奇妙游》改变了传统晚会“节目+串词”的形式,融合了“网剧+网综”,以四位唐朝年轻女子的视角讲述了四条平行但交错的故事,用《祈》《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唐印》《医圣传人》《粽横一面》《丽人行》七个节目展示了盛世大唐下的端午盛会。

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心理基石

对内讲好中国故事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有机的整体,而文化自信是融合两个故事场的关键。

《端午奇妙游》的成功正在于它借助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将传统习俗(吃粽子、佩香囊、放纸龙等)、节庆活动(划龙舟、祭祀典礼等)、历史人物(屈原、洛神、李白等)、歌舞(水下舞蹈、傀儡戏、兰陵王入阵曲等)、中医药(采草药、挂艾草等)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合成了一场绝美的视觉盛宴。

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它所激发的文化自信让每个中国人都自主地去传播,去讲述中国故事。

该节目在B站上的评分高达9.9分,不仅在国内受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中引发了强烈共鸣,同时也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点赞转发《洛神水赋》,她赞叹这位中国神话中的洛水女神(Goddess)“美妙绝伦”。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让即使不了解中国的外国网友也惊叹中华文化的魅力。

表达价值观的深层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资源

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认识或者了解的中国文化符号相对较少,对表层文化如“长城”“熊猫”“绿茶”等了解较多,而对于“孝”“面子”“天人合一”等深层文化了解甚少。

《唐印》

因此,我们亟需对能够表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价值观的深层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

《端午奇妙游》中的洛神传说、爱国诗人屈原的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的祭祀典礼、唐代乐师远渡日本的文化交流等情节,都借助故事化的叙事传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层价值观和哲学观。

实现文化共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效能

文化共情指借助文化中的符码、故事原型等实现传受双方在情感上的互通与共鸣,这种共情是基于人类所共通的情感体验,比如《端午奇妙游》中《兰陵王入阵曲》所讲述的父女思念之情。

《兰陵王入阵曲》

这个片段设置了明暗两条故事线,特别突出了情感矛盾点。明线是母亲因为与父亲的分别而阻止女儿学琵琶,二人发生争吵;而在另一条时空线上,长大后的女儿回忆小时候与父亲在一起的情景。于是,彼此思念的父女二人,一个在高山流水的洛阳邙山,一个在遥远的日本,同时演奏琵琶曲《兰陵王入阵曲》。

激昂而又凄厉的琵琶声遥相呼应,让闻者对父女二人的思念之情感同身受。

文化创新是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世界的必要环节

要让中华文明之光世代照耀、悠久文脉永续流传,就要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创造当代中国的新经典、新传统。《端午奇妙游》在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方面做得很成功。

《医圣传人》

内容上,节目与青年亚文化融合:故事转场全部使用手绘漫画;《医圣传人》用rap的方式将中药知识唱出来,节奏轻松欢快;《唐印》将唐代的传统傀儡戏与机器人赛博朋克文化形成心理上的互文;《粽横一面》借助年轻人耳熟能详的《大碗宽面》演绎河南美食烩面。

《唐印》

技术上,节目则使用了水下拍摄、实景演出以及抠像、AR等技术,通过“5G+AR”的技术实现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融合,让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得到精美绝伦的现代呈现。

《粽横一面》

《端午奇妙游》的成功关键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巨大的感召力,而河南卫视在内容制作和传播策划等方面的创新融合使其焕发了新的生机和魅力。但还需要看到的是,《端午奇妙游》在国外传播的舆论声势还远远不及国内,如何在传播路径设计、跨文化对接、精准人群定位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依然需要我们持续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5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