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聊起诗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她说,最近对这句诗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以往大家引用这句诗,多是因为看到“闲”字。以此来讲人需要闲心,需要闲时,需要生活当中的一段段空白,但近日她突然间觉得,其实我们常常忽略掉的“半日”,以及配合前面的那个动词“偷”,这两个词的存在也同样微妙。浅白地讲,这是在用一种巧劲儿,把“闲”恰恰好地定义到一个区间里面。
因为偷得半日来的闲,不是无所事事的闲,而是“既是不能不闲,亦不能太闲”的闲。
反过来讲,倘若没有这两个词的限定,人一直处在一个闲的状态之中,不是“偷来的”,人其实就会对“闲”变得麻木,无法感知到那种真正所谓留白的意韵;也因不是仅有的“半日”之闲,无法出于难得而去细细体会于闲之境界时内心的充盈。
而这其中,忙于闲、身与心,之间的进退拉扯,或才是一门真正有意思的人生课题。
图
慵懒筱猫咪
《菜根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叫“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
意思就是讲一个人太闲的时候,就容易胡思乱想;但如果太忙,就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修身养性,难以发现自身纯真的本性。
周轶君在接受一次访问时也曾说到忙与闲的话题。她说大家之所以会觉得现在人寻找自己会更困难,原因是“太忙了”。这种忙,不一定是身体忙,做事忙,而是我们的眼睛、身心,太多东西可以去看、去娱乐、去观赏,但另外一面,我们可以主动停下来看看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却都比较少。
图
慵懒筱猫咪
想起前阵子在办公室,几个人正在感叹古人遣词造句的美妙,无论什么亭台楼阁、草木人物,好像万事万物到古人手里都能给取出各种各样精彩的名字。那种与天地自通的能力,好像到现代,反而就退化掉了。
其中一位同事玩笑着说,“我觉得原因可能是古人没有手机。“没有那么多的直播可以看,没有这个那个那么多的内容可以刷,没有购物网站看不停,所以整天就只能看山看水看流云,听风听雨听虫鸣,自然而然与天地间的共鸣就多了。玩笑归玩笑,但回头咂摸却不无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实就像周轶君在节目里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这样的,你填满了就什么都进不来,所以如果我们留出一些空隙,可能会帮你找到自己。”
图
橘涂初四
繁体字里的“閒”字,是门里藏日月,你看一缕月光从门的缝隙溜进来,即为闲。闲,原本就是一种缝隙、一种尺度。闲,亦是间。
忙而不满,闲而不空,忙闲之间,人从而得到一种感知的练习。去感受饱满,去感受细微,并以此获得对生命存在本身的热情与快乐。
忙与闲,有时候是很难区分得清楚的。
有的人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看起来很忙,但真的停下来问他,在忙些什么呢?他会觉得内心好空虚,不知道自己忙忙碌碌了些什么。忙,慢慢就变成了茫、盲。
也有的人,看起来没有什么正经、稳定的工作,但每经过一个阶段你再同他聊聊天,会发现他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事,有了一些新的生活感悟。就好像,这个家伙总是偷偷摸摸地,就把人生过得格外精彩。所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大约如是了。
所以有时候,忙闲之间的差别,或许就在于搞清楚自己忙的是什么,闲的又是什么。
图
大漠孤夜
有一种活法,叫“手忙心闲”。
手上自自然然去做,内心有一种笃定的从容。这种状态是很难得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写下这几句禅语的慧开禅师,因参“无”字法门开悟。他所谓的“无事”,其实是无事在心,有事在手的。“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需要做的统统都在手头上忙着,心头了无挂碍。
还有一种说法,叫“闲,要有滋味。忙,要有价值。”
比如有的人爱吃,走到哪儿都要钻到当地的菜市场里去“挖宝”,一窥当地饮食之奥妙。一撮香料、一把干活都能研究老半天,闲得有滋有味。再比如,有的人致力于写小说为事业,一段文章十遍百遍地改,忙得心甘情愿。
所以说,闲到有滋味时,其实手上也是忙的,但心是快乐的。而忙到有价值时,也是一样,身体或许疲劳,内心却安定从容的。到最后,忙即是闲,闲即是忙。
图
大漠孤夜
我很喜欢老舍先生的一句话,“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偷得浮生半日闲。
我想这“偷得半日”四个字,所说恰恰就是这种律动。我们在生活的律动中得味,生命也在律动中而变得鲜活。不仅在于忙闲之间,也在进退之间,快慢之间,日常与非常之间……
古人将修园喻之为退思,看起来是退,实际上也是进一步去重新感受自我、感受与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阶段。外在看起来慢下来了,内在的思绪遨游无边。
而半日之闲亦是如此。看起来是在一个好天气,爬上山,碰到一个老僧,讲了几句话。但因此所获得的内心的空间,亦不可估量。
周作人谈喝茶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之尘梦。”
瓦屋纸窗固然是日常,清泉绿茶、陶瓷茶具也是,但有二三故人好友相约,喝茶聊天,甚至聊到依依不舍、忘记时间的存在,这样的场景却是非常的。我们一生当中真正能记得的那样的时光也很有限。而这,或才是半日之“闲”的趣味,是人在生活的缝隙里,偷来的一道白月光。
来源:谁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