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考古大会》海外观众线上交流活动通过视频会议方式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到来自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泰国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海外观众代表齐聚云端,与《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主创和海内外考古界专家学者一起,交流中国考古工作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感受中华文明创造和发展之美。
《中国考古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首次以电视综艺的形式“活化”百年以来的重大考古发现,不仅通过全新视角解读历史,更运用科技手段让观众穿梭到“千里之外”的考古发掘现场。节目主创人员现场分享了节目录制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王端端表示,录制《中国考古大会》充满了挑战也收获满满。整个节目组力求做到既有学术上的严谨,又以活泼的方式展现。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周年之际,海外观众通过CCTV-4看到更多中国考古专家的身影,希望透过节目唤起海外华人深深的祖国自豪感和思乡之情。
“内容稳扎稳打,形式勇于创新”
《中国考古大会》执行总导演潘羽嘉表示,制作节目中,创作团队一直秉持内容上稳扎稳打,形式上勇于创新。拜访了70余位考古专家后,才最终选择了“以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为维度的12个遗址来构建中华文明的标识体系。
“首创‘考古空间探秘’”
《中国考古大会》执行总导演钟宝华表示,节目在呈现模式上首创“考古空间探秘”,通过空间探秘与任务解锁,联结考古场景,复现历史图景,充分运用总台AI+VR裸眼3D先进技术,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体验。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嘉宾纷纷赞叹节目带来的沉浸式考古体验,并对总台高科技制作水准叹为观止,让海外观众对中国考古有了新的认识,对探寻中华文明有了新的兴趣。
“充分尊重学术,尊重考古的严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考古大会》总顾问王巍表示,节目充分尊重学术,尊重考古的严谨,并且内容和表现形式新颖丰富,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是一场感受体验百年来中国考古成果的“满汉全席”。
“希望海外更多的人
能了解中国考古”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荆志淳教授表示,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迈入黄金时代。随着中国考古走向世界舞台,希望中国的纪录片特别是考古类纪录片通过英语译配,让海外更多的人了解。考古不仅是对过去的发现,更是关心当下,着眼未来的重要参考,相信中国考古学定会对全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中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感到无比钦佩”
捷克汉学家、翻译家伊日·西玛教授表示,一直以来对中国文化保持着浓厚兴趣,中国历史文化是唯一一个持续发展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文明,也影响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看到节目中复原五千多年前良渚地区的生活面貌,感到非常惊叹,对中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感到无比钦佩。
“可以用‘五好’来形容”
美国地质古生物学学者、曾任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的赵宇虹博士表示,节目可以用“五好”来形容,展示中华文明内容好、主持人控场能力好、节目嘉宾专业度好、科普效果好、与年轻观众互动好。通过搭草房,模拟了古人生活,通过搭挖掘架,体验了考古人员辛苦,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表现形式丰富,感受匠人精神”
欧洲时报英国分社负责人李强表示,观看节目时,被节目丰富的表现形式所震撼,节目在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特别是透过舞蹈秀《琮·琢玉成器》和《城之歌》,能够感受出当时的匠人精神。
“精致盛宴,穿越考古现场”
泰国新泰日报泰国网总编岳汉表示,《中国考古大会》就像一场精致的盛宴,带领观众穿越到考古现场,体验从挖掘到复原的全过程。中华文明辉煌的背后,从来不乏考古工作者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而正是这种华丽的舞台呈现,让考古工作者走上了舞台的中央,他们值得接受掌声与赞叹。
此次海外观众线上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海外观众俱乐部系列活动之一。海外多家媒体播发线上交流活动的新闻稿件,触达万海外华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侯婧姝
主编/杨君君
编辑/王昕宇
END
世界精彩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