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百家讲坛的老师把计量单位石dan

问这个问题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赵本山和高秀敏小品里的一句台词:“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等于三?”答案是:“一加一在算错了的情况下等于三。”

那为什么央视百家讲坛里《司马光》的老师会把计量单位“石(dan)”读作shi呢?

先声明,我没有看这档节目,并不知这个“《司马光》的老师”是谁,只简单掰扯一下,即他把计量单位“石(dan)”读作shi,到底是读对了还是读错了。

您现在查《新华字典》,会发现“石”是多音字,读shí时,指石块、指石刻、也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甚至指中国古代乐器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之一。当然,做姓氏用也是这个读音。

但是,关于它的另一个读音dàn,《新华字典》给出的释义是: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如果按照这样的解释,“《司马光》的老师”把计量单位“石(dan)”读作shi,无疑是读错了。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要嘲笑这位“《司马光》的老师”了。

但是,大家要注意哈,“石”的dan读音是近代才有的,古时候“石”的读音只有一个,就是shi。

而且,《新华字典》,对“石”充当计量单位的解释,也是有问题的。

因为,当“石”作计量单位时,并非仅限于容量单位,也可充当重量单位。

当它充当容量单位时,一石为十斗;当它充当重量单位时,是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那么,“石”的dan读音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

查清朝各考据家为古文献中石字作为计量单位的注切音及清代字、辞书的注切音,如《康熙字典》、黄生的《字诂》等等,读就是shi音。

年,民国政府成立,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语音文字,由当时的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动用了大批专家、学者编纂字典、大型辞书,其中有年出版的《新字典》、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年出版的《王云五大辞典》、年出版的《辞海》、年出版的《辞源》合订本、年的《国语词典》、年的《国音字典》、《国音常用字汇》等等。

这些字典、辞书中,只《辞海》、《国语词典》、《国音字典》、《国音常用字汇》四种的“石”字有shi和dan两种读音,其它全部只有shi一个读音。

由此可见,“石”字的dan读音,应该出现于《辞海》出版前几年,即年至年。

为什么“石”字会突然产生dan读音呢?

这与当时民国政府要统一全国语音文字运动有关——其规范读音的准则,是“以北平地方语言为国语”。

而清初以降,北方农民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重量单位:担。即一个成年人所担起的粮食重量。

也就是说,一担约等于一百斤。

而石在作为粮食计量单位时,一石就等于一百二十斤。

这么一来,“石”和“担”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用混了,“石”字就得出了dan的读音。

有专家推测,英美度量衡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传入中国,其衡制中也有一个读音为dan的重量单位,一单位dan等于1/20吨,也大约是一百市斤。即“石”出现dan的读音可能也跟这个有关。

扯了这么多,最后结案陈词:“石”一直以来只有shi一个读音,无论是否充当计量单位,都是读shi,只是到了近代才突出产生了dan的读音。

现代人在应用到充当计量单位的“石”字时,可以读shi,也可以读dan。

不过,读shi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嘲笑,就像“《司马光》的老师”的遭遇一样,所以还是鼓励大家读dan。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3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