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学英语这家纯正美音的媒体,美国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14714911368070&wfr=spider&for=pc

美国人听不了的“美国之音”

二战初期,在世界强国中,唯独美国还没有自己官方资助的国际广播电台。进入20世纪40年代,美国也只有十几部低功率短波发射机。不过,后来被称为“美国之音”之父的罗伯特·舍伍德已经预见到国际广播在未来的重大作用。年,美国国内事务协调局租用了几部私营业主的发射机,向拉美广播。年中期,罗斯福成立了美国外国新闻处,任命舍伍德为处长。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后德国也对美宣战。舍伍德领导下的外国新闻处迅速开始行动。同月,外国新闻处在旧金山的一个播音室中进行了第一次对亚洲的直播。年2月24日,外国新闻处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出了第一个对欧广播节目,“现在是来自美国的声音”,播音员威廉·哈伦·黑尔以此开始了针对纳粹德国的“宣传”事业,“美国之音”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外国新闻处的广播招牌。年7月,“美国之音”有了自己的新主人——战时情报局,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二战结束,“冷战”开始,“美国之音”的“敌人”从法西斯轴心国变成了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开展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心理宣传攻势,突破苏联对“美国之音”的干扰,美国国务院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授意下,组织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学术机构的22名科学家、工程师和社会科学家组成一个高度机密的研究小组,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研究,该项目被命名为“特洛伊计划”,寓意不言自明。年1月16日,美国通过了《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案》,简称《史密斯-蒙特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国务院通过无线电、出版物、电影、展览和文化教育交流等一切手段使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更好地理解美国。此外,法案还授权国务院建立美国新闻署,“美国之音”成为该署最大的一个部门。由于“美国之音”在全球心理宣传战中的重要作用,美国总统、国务院、中央情报局都十分重视让“美国之音”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但在让本国人民触碰这样的“良心”媒体路上,《史密斯-蒙特法案》明文规定,美国政府传播给国际受众的信息,不得在美国国内传播。年,奥巴马总统签署法律,废除禁止美国政府向国内民众散布长期面向国际受众的政府宣传信息的限制措施。但还是有美国保守派人士发文指出,奥巴马政府正在国内发动由政府新闻主导的大规模“洗脑”运动。他们担忧,“冷战”时期的宣传法令被废除后,“政府宣传新闻”将如潮水一般冲击美国本土的新闻机构。原来,他们也怕自己的“良心”媒体。当然,自称媒体的“美国之音”也不是没有想过装一装“白莲花”。特朗普掌政时期,“美国之音”曾仅仅因为一篇“客观”描述中国疫情的稿件,就被白宫发了一份声明狠批。声明意思很直白,“美国之音”居然拿着美国纳税人的钱,给中国做宣传推广。“美国之音”的掌门人阿曼达·班奈特急忙发表声明,罗列了一系列“美国之音”在疫情话题上对中国的抹黑,还附了链接,意思是:“队长,别开枪,是我!”

“中国报道项目”

“美国之音”的对华广播创办于上世纪40年代,最初使用普通话和粤语,但每天只广播一个小时,后来又陆续增加了闽南话、上海话节目。二战战后初期,“美国之音”对华广播规模进一步缩小,只保留了普通话节目。后来在“冷战”的推动下,“美国之音”再度扩大对华广播规模,不仅恢复了粤语、闽南话、上海话广播,还增加了潮州话、客家话和藏语节目,每天播音长达10多个小时。为了配合“美国之音”,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还成立了所谓“中国报道项目”。在宣传内容上,美国信息署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曾做出过如下布置。一、揭露中国对核地位的“野心”,公开图片或信息,证明中国人发展核项目“徒劳无功”。二、以食品援助作为诱饵。三、派出大量飞机穿越中国领空,在粮食紧缺地区扔大米,证明政府无法控制领空,又不接受援助,增加地方政府难题,与心理战策略相配合。四、给大批新闻和文化界人士提供机会交流,提供两年的研究生奖金。五、在香港赞助科技组织,邀请内地参加。六、资助第三世界国家中访问过中国大陆的人士在台湾停留同等的时长。七、支持中国人要回被沙俄夺取的土地。

“美国之音”对华宣传的四大策略

针对“美国之音”的种种历史和手法痕迹,有学者总结出了他们对华宣传的几大策略。一、“事实性”宣传。为了成为“权威性的、听众信任的信息来源”,“美国之音”在节目设置上把新闻和评论严格分开,,规定新闻只讲事实,,评论才陈述观点。这种“事实性”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美国之音”官方媒体的色彩,积累起“客观”形象,在关键问题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但是“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绝不是纯粹的对事实的客观反映。它把要表达的意见隐藏在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中,而把意图隐蔽起来。只需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它在新闻导语和新闻的遣词造句中时常流露出明显的主观倾向,起到“增评加注”的作用。二、“平衡性”宣传。“美国之音”注意运用“平衡性”策略,声称在新闻节目中“既报喜也报忧”。但是略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美国之音”多是攻击中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同时象征性地报道一些中国在细枝末节方面的成就;对美国,“美国之音”主要宣传美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夸耀它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报道一些阴暗面,如美元贬值、失业、吸毒等,“小骂大帮忙”。广播作用于人的头脑的过程是很快的,听众听到它两边都报,给双方同样的发言机会,会误认为它的报道是客观全面的。其实,“平衡性”宣传与“事实性”宣传一样,只是“美国之音”获取听众信任的一个手段,是“美国之音”为了达到它宣传目的的有意为之。在“客观、公正”的面目下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听众,以期影响他们的看法和行为,这才是“美国之音”“平衡性”宣传的真正意图所在。三、对比性宣传。“美国之音”认为,明确地对听众表明自己对某人某事的褒贬态度,容易使报道显得不客观。所以,它经常在报道中采取对比映衬的手法,巧妙地表达它的褒贬态度,从而取得预想的宣传效果。比如,“美国之音”曾在简要新闻中先后播发了两条消息,题目和导语如下:1、中国12月贸易顺差创记录。2、对华贸易使美工作流失。看上去这两条都是客观报道,没有夹杂评论性的话语,但这二者绝不是无意的组合。听众很容易得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事实上给美国造成了“威胁”的结论,从而抵消中国经济增长在人们心中的积极印象。四、“服务性”宣传。“美国之音”为了吸引中国听众,提高收听率,开办英语教学类节目《听和学英语》,后来又增加了《英语句》《中级美国英语》。这些节目在听众中产生了不小的的影响。年以前,“美国之音”中文部收到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听众来信总共不到20封。但在《英语句》播出后,中文部平均每月收到封左右。正如一名“美国之音”中文广播的负责人说的那样,这些节目的目的并不是教英语,而是希望听到一点反映,投石问路。“美国之音”“特别英语”节目(SpecialEnglish)曾经是中国青少年进行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收听率较高。“特别英语”将每天的重大新闻用有限的词汇、缓慢的语速、简短的句子和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适合英语初学者收听。但“美国之音”前总监亨利·卢努斯曾说,“简单的句子中所传播的思想依然是强大的”。“美国之音”通过这类“服务性”节目达到了双重效果:一方面通过英语教学节目来宣扬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另一方面敲开了中国听众的大门。“美国之音”在一次节目中曾这样总结自己创办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了美国的长远利益,美国人民是不会同意拿出这么多钱来办‘美国之音’的。”归根到底,“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推进“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工具。编   辑丨李思睿校   对丨韩焱琳校   审丨孙小千值班编委丨钟亚楠点亮“在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5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