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卿一样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太简单还有赵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围观了这几天的微博,简直要怀疑央视是不是暗搓搓地给自己的诗词大会话题买了热搜。

从“武亦姝成功登顶”获得诗词大会冠军”到“张淼淼打断对手”被网友指责素质低,从汉服的“什么是学者……什么是……”的对比图到董卿突然成了大众女神。

连续几天,微博热搜榜相关话题不断,各个大V和官微也纷纷发声赞其是真人秀和小鲜肉扎堆的电视节目里的一股清流,毕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搭配着传统中国年的喜庆气氛,看起来确实舒服多了。(董卿夹在这样一群热搜里是真的很清流啊)

可能诟病最多的在于题目设计得过于简单、过于机械化,九宫格挑字题、填字题、对句题等,考察的都是中小学课本里的诗词,甚至有很多期题目均是重复的,仅“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句就多次在不同的题型里出现过。只有选择题适当加深了难度,有考到比较浅显的典故和词义辨析等。

主创团队介绍说他们当时定下诗词的主要选择范围,就是以中小学课本为主,80%都是“熟悉的陌生题”。“从《诗经》到近现代诗词,以及领导人的诗词,我们都有引用。主要还是以唐宋巅峰时期的作品为主。”

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任何文学艺术形式必须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才得以传播,否则真正喜欢的人太少、终究也只能曲高和寡。正因为大部分诗词选自课本,即使某些词句因为年代久远出现记忆偏差,依然能掀起广泛的讨论度和热议度,不然如果是弘扬其他国粹,比如围棋、京剧、古琴……估计效果就不会这么好了。

所以节目的节奏也有点慢。台上选手腹有诗书气自华,各个落落大方、谈吐优雅,除了飞花令剑拔弩张略有紧张气氛之外,其他的,无论是答题节奏还是舞美设计,还是评委老师的解读,都淡化了益智攻擂节目的定位。

因为节目的目的无非是:其一,考查选手功底,增加趣味性,提高可观赏性。其二,唤起人内心对美的感受,诗意地栖居。为了平衡二者,节目将题目难度弱化,并增加了评委点评和飞花令等环节,使观众在场下也能体会到古诗词之美。

就第二点来说,诗歌无疑是诗人的某种生命体验,林庚先生在《唐诗综论》一书序言部分提到,我们小时候都背熟的诗,今天再读依然很新鲜,这里的新鲜不是道理,道理是早就知道的,新鲜的是对于它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仿佛每次通过这首诗,自己就又一次感到重新认识着这个世界,例如孟浩然《春晓》,就给人一种雨过天青般的新鲜感受。把落花的淡淡哀愁冲洗得何等纯净!花总是要落的,而落花也总是有些可惜,春天就是这样在花开花落中发展着。怎样认识这个世界呢?这就仿佛是一个新鲜的启示。

但我必须要吐个槽!一直不明白挑字题设置的意义何在,比如看到这道题:

大家会下意识分辨是“八百里路云和月”还是“八百里分麾下炙”,因为没有“下”所以填“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就是在拼手速和运气吗?

就像蒙曼老师说的,这样你知道的越多就越有可能掉进去,因为你知道很多,一旦看见一两个字的时候,无数首诗已经涌现在脑海中,你会觉得这个也像、那个也像,更何况每一首诗词背后都能幻化出无数首诗词,比如鹧鸪这个意向在很多诗里都会用到。只能说出题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题目设置得过于精简,反而跟出发点相悖了。

另外,百人团的选手来自全国各行各业,有7岁的孩子,也有满头银发的老人,有外国友人,也有修自行车的老大爷,有在高等学府里求学的莘莘学子,也有两带一路的工程师。每个人都能讲出与古诗词之间长长长长的故事……总觉得有点太主旋律鸡汤太煽情了。

而且,赛制上似乎也有些不公平。百人团中最强者和第一轮胜出者玩飞花令,胜出者再和擂主比拼,最后再选出百人团四个人进行下一场比拼。设置是没问题的,但单就某个比赛的选手来看,不排除百人团放水的情况。

每个选手的得分是百人团每道题错误人数总和,题目难易程度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即使难易程度相同,也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

比如武亦姝有一场前两道题第一题九宫格选字题“空山不见人”,47人答错,第二题“映日荷花别样红”,87人答错,逼近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九十的错误率。对于热爱古诗词的百人团来说,错误得实在是有些离谱。

而另一期节目有一道选择题问“烽火”在古代的作用主要是什么,现场0人答错。也许如一位老师所说时间紧,和录制的方式有关,但……还是觉得略不靠谱。

总而言之,央视的诗词大会可能更老少咸宜一些,如果是希望看点更有挑战性的,或是热爱古诗词并且对此稍有研究的人,我还是要推荐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

这个节目是王凯主持的咳咳——不是《琅琊榜》的那个王凯!还邀请了赵忠祥等人坐镇,还有《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喻恩泰等明星加盟守关。

相比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的题目设置更深入也更有趣味,适当的提高难度反而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而且感觉很涨姿势,我个人是更喜欢中华好诗词的节奏。

同样是选择题。

猜旅游景点,蛮有趣味性的。

考查选手实打实的功底,有人回答是“有孕之兆”,不够准确。在《诗经》中,梦到熊罴是生儿子,梦到虺蛇是生女儿,杨雨老师也提到了中西文化都不约而同把蛇当做女性的象征,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赵忠祥老师专门解读了词牌名《苏幕遮》的意味,来源于西域,本意就是大草帽,但是中国古代文人在遣词造句上造诣很深,能把一切糙的事物转化成美学,真是让人不得不服啊。

当然中华好诗词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就像中国诗词大会的百人团一样,好诗词的守关明星水平也有一些飘忽不定,经常让我想吐槽,想了想觉得人脑毕竟不同电脑,确实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客观吧。

说起来,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喜欢解读诗人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写这首诗时的生活状态,比如王立群老师和郦波老师谈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

源自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根本认识,中国人认为诗歌起源于心灵的感动,而心灵的感动正是由外物引发,因此,主客一体,通过对宇宙万象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心声,就成为中国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方式,这就是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比兴”之法,因而,通过外在的物象来表达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再通过文字构成意向,通过意向抵达至美的境界,从而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这是中国诗歌美学的基本特征。

词一直在努力向着抒情的深度开掘,所以它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深蕴在人类心灵底层的某些情感内容,在更为细腻和窈深的意境中显示人类长期凝贮起来的心理积淀,因而其感人的艺术魅力更是深厚。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宇宙的忧患意识……都是构成“词心”“词境”的内核。

念书的时候就很喜欢读各种古诗词,其实并不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被它们本身的魅力所吸引,甚至,很多诗词哪怕你并不能完全读懂它真正的意思,仅仅只是看表面,都能折服于文字之美。

毕业工作踏上社会之后,经历的事情多了,与那些诗词背后的情感与故事可能更有共鸣了,但读书却越来越少,以前背得滚瓜烂熟的很多诗词,如今经常提起上句想不起下句,每次提笔都会觉得词穷,觉得自己怎么居然这么没文化?

每次想要捧起书来阅读,总是又放不下手机和电视,所以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也好,还是《中华好诗词》也罢,同样是消磨时间的娱乐节目,相比其他看了笑一笑的综艺,看它们能让我自我安慰一下,啊,这时间好像也不算浪费了,就当看书了吧……嗯。(所以希望这两个节目还能继续不断完善,一季接一季越来越完美地办下去!让我懒得更心安理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02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