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内最接地气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你会想到谁?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里一定会有鲁豫的名字,也会自然而然想到她的代表栏目《鲁豫有约》。
前段时间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鲁豫一身休闲的牛仔套装,斜背着小包出现在机场,不少粉丝围观拍照,她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没有一丝不悦。
粉丝让她走慢点,她就真的配合着停下脚步,还轻声细语地和粉丝道歉:“对不起,我走太快了。”
简单、温和、没有距离感是鲁豫给人一贯的印象。对生活,她总是温柔以待的。
但她的小身体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并将它全情投入到了主持事业中。
一间演播厅,一张黄沙发,鲁豫和她的《鲁豫有约》携手走过了18年的岁月。
在这个信息快速更迭,无数节目停播,被替代的时代,她始终坚守着这档看似简单的访谈节目,并把它做到了极致。如今,只要说到访谈节目,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她。
“鲁豫,你凭什么火了十八年?”
我想,她的成功绝非偶然。
01
“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有大胡子?你、赵安、张子扬。”
“你们三个,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
这是鲁豫在面试央视主持时,面对资深大牛、央视导演张晓海抛出的问题。
这一年,鲁豫24岁,是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的大学生。
多年后,张晓海依旧忘不掉这段“恶狠狠”的采访:
“她问得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逼得人没处躲。”
这是鲁豫生平第一次拿起了话筒,从此再也没有放下。
进入央视后,鲁豫主持节目《艺苑风景线》,第二年就拿到“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
已经站稳了脚跟,她偏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凤凰台创台,她辞去了央视的工作,来到香港。
“我感到自己体内蕴藏着力量,但找不到释放的场所,这让我痛苦不堪。”鲁豫这样形容当时的自己。
后来的结果证明,鲁豫的选择是正确的。
她主持新节目的《凤凰早班车》,区别于早期照本宣科式念新闻,开创了主持人“说新闻”的先河,观众反响十分热烈。
年,为她量身打造了家喻户晓的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开播。
自此,鲁豫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访谈时代。
《鲁豫有约》被《新周刊》评为“15年来,中国最具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鲁豫名声大噪,被CNN称为“东方的奥普拉”。
有人说,鲁豫有天分,有机遇,所以一路走得顺风顺水。但外人所道的幸运背后,是鲜为人知晓的付出和对于这份职业的坚守。
为了做《凤凰早班车》,她必须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凌晨四点半,她已经走在了去台里的路上。这样的生活她坚持了整整四年。
为了把《鲁豫有约》做到极致,她把录制量提到一周五天,这也让她基本处于全年无休的状态。但除了唯一一次因病请假,节目录制从没有中断。
她对于自己的要求极高,从不借助提词器、手卡完成采访。《鲁豫有约》的节目编导杨馨惠曾爆料鲁豫能一口气录制4期节目,纯用脑子记忆70页稿。哪怕节目连录四个小时,她也能做到一个故事点也不忘。
她对于工作团队要求也同样严格要求十分严格,对于稿件中存疑的信息,她一定会刨根问底,直到解决为止。
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每天节目播出后,她都会亲自审核抠细节,甚至一度每天上午11点准时和制片人樊庆元复盘节目,一秒不差。
“不仅是我,任何一个年轻女性,任何一个人要活的成功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哪有什么如有神助,所有成功的人都普通如你我,不过是比你对自己更有要求罢了。
从北京到香港,公里的路途上,鲁豫从未放过眼前的机会,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02
时至今日,《鲁豫有约》轮转了18年,采访了余人。
而作为被采访者,被问到与鲁豫交流的感受时,很多人都会用到一个词——舒服。
许多公众人物在面对采访时都会有被盘问的束缚感,但只要面对鲁豫,所有的拘束都会消失不见。
知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评价鲁豫说:“鲁豫的专业基础很好,她的访谈无招胜有招。”
她善于去掉被访者身上公众人物的标签,把他们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去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采访雷佳音的一期中,鲁豫先是像老友一样迎接了雷佳音,还不忘调侃两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接着就带着雷佳音去了一家小饭馆,一盘饺子,几个小菜,一瓶啤酒,轻松的氛围下两人的话题渐渐打开。
再后来,鲁豫领着雷佳音回忆小时候打台球的时光,嬉笑轻快的氛围中,雷佳音侃侃而谈,话题也层层递进:
对于戏的理解,对上热搜的烦恼,自己患抑郁症的时光,拉黑经纪人的过往......
而鲁豫始终保持倾听状态,适时地加以回应,不断激起雷佳音倾诉的欲望,挖掘他内心更深层次的想法和情感。
观众也从中看到了另外一个区别于荧幕形象的雷佳音:执着、懂戏、疲惫.......
鲁豫是一个“会装傻的主持人”,克制且礼貌,只倾听,不打扰。
03
鲁豫似乎一种魔力: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无论你多难搞,在她这里你都会主动将内心的情感和盘托出。
原因就在于:她懂得模糊主持与嘉宾的界限,隐藏主持身份,始终与嘉宾同频,并善于与嘉宾交换“感受”。
霍建华很少接受访谈,而面对鲁豫时,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老干部”,十分自然地谈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说到恋爱期间陪着林心如看演唱会被拍,鲁豫真实地将自己代入到林心如的角度感受她的心境,表达当下自己内心的触动。
当霍建华说,自己总需要以假示人,但第一次抱着女儿的时候,终于感觉有一样东西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了。
鲁豫眼泪瞬间溃堤:“你说得我也想生孩子了。”
她对每一个嘉宾都像多年的老友一般,不谄媚,用特有亲和力与他们畅谈,动情且有节制,照顾对方的感受,交换自己的感受,和每个人交心,让他们安心。
基于此,被访者也愿意与她分享更多的感受。就像陈建斌说的: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你突然就失控了、失态了,你会哭、会流眼泪,但这不是作秀,这是真情的流露。”
一个个荧幕前的大人物也因此变得立体而有烟火气。
04
节目播出多年,外界对于鲁豫的质疑从未停止。
有人说:她靠着“真的吗”“真的假的”“我不信”撑了无数期节目。
但往往就是这种唠家常的方式切入问题,反而能够引起嘉宾的表达欲望,挖掘到更多信息。
有人说,她主持功底不好,总是在问一些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问题:“你爸打你吗”、“你数学好不好”。
可如果你知道鲁豫从不与提前嘉宾对台本,力求“真”的态度,也许会对她多一分理解。
还有人说,鲁豫采访过于温和,像拉家常,没有爆点。
对此,鲁豫也有自己的看法:
“没有必要为了尖锐而尖锐。其实要想尖锐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只要说狠话就可以了,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就可以了。这个并不难。
但我个人不喜欢这种所谓的尖锐的风格,因为我把你请来不是要让你难堪的,那不是我的风格,也不是我为人的原则。把别人请来,就要负起保护的责任。”
愿意给对方尊重、给对方空间,正因此,鲁豫得到了无数被访者的信任。
演员李保田从艺50年,因不愿被观众“审视”,从不接受电视采访。
为了给予他充分的安全感,鲁豫打破了固有的录影方式,特意为李保田做了一期不带观众的访谈。
也因此,李保田在节目中首次披露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正面回应“戏霸”风波。
在给予被访者宽松真实的氛围的同时,鲁豫也有着自己的采访节奏:
引导嘉宾说出他想说的话,在提到外界评价时,巧妙化解可能带来的尴尬。
在采访周润发时,需要发哥聊到拍电影头几年的心理感受。
鲁豫先点明发哥心态好,又将带有争议的“票房毒药”一词加上了“所谓”二字,立马降低了话语中的攻击性。
营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空间让周润发尽情吐露心声,又完全不给有心人士留有遐想的空间。
尽可能的让观众基本的满意,同时不让嘉宾受到伤害,不可谓不高级。
05
对于被访者带有非议的经历,鲁豫则选择更加柔软地方式去挖掘。
让被访者以最舒适的姿态面对争议、直面本心,同时给对方留以体面。
在谈起袁咏仪早年间的情感时,她先指出大众不同的解读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坦言自己也曾受到过误解的伤害。
再谈到近年来袁咏仪因错误的解读而深受非议,一句“有个标签可能一直跟着你,你会不会后悔”,直中袁咏仪内心。
袁咏仪瞬间红了眼眶,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就连有些拧巴的企业家罗永浩会在参加过鲁豫的访谈后也说:
“录了那么多期节目,只有鲁豫这次全程没有让人感觉到一丝的尴尬。总有个别的人能够超越环境限制的种种束缚和约束,表现的如鱼得水,并且以体面的方式。”
给人体面,是最温柔的教养,也是卸下对方心防最好的钥匙。
“采访不是一锤子买卖,对于大众来说这是一档节目,但对于嘉宾来说,这是他的人生。我请嘉宾来不能为了博眼球而不计后果的消费对方,我希望给彼此留余地,留分寸。”
体面的采访,是鲁豫的风度,也是她的温度。
06
给他人以关怀与理解,鲁豫也始终遵循着一条准则——只拍真人,不作秀。
一次,由于没有抓拍到鲁豫敲门的镜头,编导想要鲁豫花几十秒补拍,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
鲁豫认为此举实在太假,当场拒绝。
也许会让节目有些许瑕疵,她也想要给观众呈现嘉宾在访谈中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
还有一次,采访对象是一位奥斯卡影后。按照约定,鲁豫将有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
但对方却临时变卦,将时间压缩到15分钟。
对方经纪人还要求,必须按照提纲进行采访,一字都不能改。
在问了几个提纲上的问题后,鲁豫认为照本宣科的问答实在过于敷衍,她依旧想按照最真实的方式来采访。
一旁的经纪人立刻站起身阻拦。
鲁豫索性结束了采访:“OK,我不访了。”
说罢,转身离开。
后来她说:
“作为一家媒体,怎么能让别人来控制你?尤其还是在中国的主场控制中国媒体?”
舆论如果被他人控制,媒体存在的意义便不复存在。
“生活是你的,不是给别人看的行为艺术。”
保持真实,是鲁豫坚持的信条,也是她作为媒体人的底线。
07
“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二十一天,它会成为你的一种习惯。
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了十八年,那它一定包含了很多情感因素,比如说责任,比如说爱。”
主持了余集的《鲁豫有约》,陪伴了观众18个年头,鲁豫也到了49岁的年纪。
18年里采访人物各不相同,工作伙伴也有来有去,鲁豫依然坚守着初心,始终保持着采访者应有的风度、温度和底线。
哪怕依旧会有流言和诋毁,她依旧只选择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向。
就像她说的:
不要只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要做你相信正确的事,说你相信的正确的话。因为前者是为了迎合别人,后者才是忠于自己。
人生百态,林林总总,她冷暖自知。
“这样做下去什么时候结束?”
“我希望在最好的时候离开。但是说到最好,如果我还能好十年,但现在就走,那样太傻了。”
是啊,不必担心将来。
一生那么短,在当下忠于自己,忠于热爱,人间便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