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作品传唱度最高的两位反被淘汰,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ww.yunweituan.com/m/

《我是唱作人》开播仅四期就已经淘汰掉三位选手,场上局面的复杂程度早已超出观众的理解范围。因为无论选手演唱的风格如何,是坚持还是改变,场上的位大众评审总是众口难调。这个节目是完全没有相对专业和权威的评审的,而选手们的作品质量对于比赛结果在这个节目中似乎已不是非常重要,能不能获得高票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评审的主观印象。

第一位被淘汰的陈意涵还可以理解,虽然在节目中的两首作品足以证明她不是单有偶像身份,但毕竟资历最低,作品的成熟度也稍嫌不足。可是在第四期节目中被淘汰的高进和毛不易,无论是创作的资历还是作品的含金量,都是无可挑剔的,甚至论作品的传唱度可以说他们两人是所有参赛选手中最高的。像梁博、曾轶可这几位比赛出道的歌手,这么多年的作品都不温不火;像热狗、萨顶顶这类风格领域较偏的作品在受众方面相对局限;而王源在圈内算是新人,有力的作品尚少。如果从市场上流行的作品来看,能和高进、毛不易相比的只有汪苏泷了。可是在市面口碑有说服力的两人却不入大众评审的法眼,实在令人猜不透这些评审的标准是要选出怎样的音乐。

高进和毛不易在前几期一直有一些声音认为他们风格单一,所以在第四期他们都选择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高进的一首《南风》一改以往的都市味,融入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故事性有所减弱但是格局大了许多。而毛不易也做了一些改变,在遣词造句上面没有之前几首作品那么细腻,而是把重心放在编曲上面,还在间奏的部分加入女高音引歌,丰富了舞台效果。然而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没有争取到留下来的机会。

从大众评审的采访可以看出,大家的评判标准天差地别,同一首歌在不同评审口中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唯一共通的就是他们的评判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很多评价都是“没什么亮点”、“平平无奇”、“缺乏创意”。似乎在他们眼中如果不标新立异就不算创作,坚持一种风格就算乏味,却忽略了音乐的本质是要服务情感,判断一首歌的好坏不在于是否花里胡哨,而在于是否好听、是否传达出作者的思想、能否打动更多的人。平心而论,节目中萨顶顶、曾轶可她们的作品就真的很有新意?就真的更高级?仔细回想一下节目播完是否真的还有人记得她们作品的旋律?

在赛后高进接受采访中说到,他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换了在这个节目中四首歌的表演机会,他很珍惜。说完这些话后他终于忍不住哽咽,他的作品在市场传唱度上得到了肯定,却用了四首歌都没法征服这位评审。也许在这些评审眼中,他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做了多少改变,依然无济于事,只因为他是高进,这些评审心中早已认定流行的东西都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

就音乐作品而言,传唱度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高传唱度的同时,能够兼备人文思想和生活感悟就足以称得上是好作品。高进的作品是,毛不易的作品也是。音乐的本质并没有那么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旋律就不够高级,也不是大众接受度高的就不算高雅,曲高和寡在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曲够高级吧,依然不妨碍在全世界流传并且经久不衰。如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鉴赏能力高人一等,而故意不给被大众认可的歌手投票,无异于自欺欺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7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