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诗词大会看电视文化节目诗意化表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古典诗词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融为一体,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传递给了全世界。中华民族的情感、哲学、历史,以及我们面对自然与世界的一种姿态,都在传统文化的翩然盛放中,尽显生生不息、熠熠生辉的生命力。中国古典诗词到底有多美?它如何影响并塑造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年新春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以下简称“诗词大会”)给出了新的答案。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诗词大会”将新时代下的观众诉求与文化创意、艺术舞台有机结合,以诗会友,以赛载道,通过电视节目的诗意化表达着力呈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节目备受亿万观众的追捧,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咿呀孩童,在这一场场饕餮盛宴中感受诗词之魅力。其中所呈现出来的创新之处也值得品鉴,有鉴于此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以诗词为本、以比赛做媒,呈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从古老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历朝历代有名无名的诗人们留下了灿若星河且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诗歌是情感的高度凝缩,是文字的锤炼萃华,我们在诗歌的浸润下感受着文字和韵律之美,让古老而醇香的文化深深积淀在彼此的灵魂最深处。虽然有过曲折,令匆忙的现代人一曾忘记诗词的翩然和优雅,而今我们则重拾埋在尘土中的宝藏,欣赏感受它那千百年不曾褪去的光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的作用不言而喻。

近年来, 诗词伴随着各类文化类节目的出现变得炙手可热,在这当中,《中国诗词大会》作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央视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更是成为其中的典范,根据统计,在 季度播出节目豆瓣评分高达8.8分,第二至四季军均达到8分以上,第五季度和第六季度稍有下降,但也在7分以上。从年起,每年春天,《中国诗词大会》都以高质量的诗意盛宴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全家老少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诗词热潮。今年也不例外,《中国诗词大会》于3月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累计观众规模超2.07亿,多次登上微博综艺榜 。相比去年同期,15至34岁中青年观众占比显著增加,高中和大学及以上的较高学历观众占比明显提升。

正如节目导演颜芳所说“‘诗词大会’让久远的古诗词与现代大众媒介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古诗词找到了别样的传播方式,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随着一季节目的播出,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引人入胜。”《中国诗词大会》便是以诗词为本,着力在节目中呈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入选诗词考究,“史诗互证”,呈现中华历史之美。诗是历史的窗口,历史是诗外的风光。诗词是文明历史的见证者,《中国诗词大会》由诗入史,由史解诗,史诗交融,为观众展现了中华诗意之美和历史之厚重、文明之特别。诗词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繁荣昌盛、波澜壮阔,也见证这每个个体在时代的浪潮中不变的诗心。

在第二季的诗词中,节目组选择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这里面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好的诗词,不仅是审美的,同时也是启迪的、思考的,让无数观众透过一段诗词,窥见一段历史,了解一段文明。近代历史学家、文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了“诗史互证”的研究方式,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全貌。作为受众,我们会发现,在年的诗词大会中,“诗词小剧场”作为本届诗词大会 特色的创新题型,就带领观众直接践行了“诗史互证”这一文化考证方式。比如,何尊和利簋“开口说话”,让观众从“诗史互证”的全新视角去理解诗词背后的事件、了解“武王征商”这段悠久历史。而在“创意知识题”中,将诗人的成名诗句与地点紧密联系,虚实结合,帮助观众窥见伟大情感孕育诞生的历史情境。譬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王湾在唐初期游历江南时所作,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格调壮美,意境开阔,写出一个夜晚,也写出一个即将到来的盛唐诗歌的冉冉未来。正如点评嘉宾康震老师所说,“诗词小剧场”实现了“经典诗词与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对话,与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交融,联通古代和现代的文化意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节目将‘ 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诗中情境转化成影视片段,展现诗人心境和诗歌创作背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

“身临其境”,用诗词呈现山河之美。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出题形式除了观众广为熟知的知识题、飞花令等,还增加了创新研发的全新题型——“身临其境”实景题。据悉,该题型针对知名度极高、影响力极大的 风景名胜、人文古迹等,或古今 诗人在此做过诗词,或流传千古的名篇绝句吟诵过这里进行选题。本季节目点评嘉宾赴诗词实景地出题,作答,带领演播厅现场选手及电视观众“身临其境”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深度品味诗词意境。在这一部分,康震老师在壮美的贵州兴义马岭河一百多条瀑布的背景中出描述珠帘十里的诗词,在喀纳斯湖的水面上泛舟,在阿尔泰山麓畅游,出有西部山河壮美的诗题;如蒙曼老师在北海公园玲珑剔透的景观中,出有关描述河湖通联的诗题;如郦波老师在南京博物馆3D环形屏幕巨幅金陵盛景图前出有关秦淮金陵盛景的诗句,既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如画,又体现了“行万里路读万里书”的情怀,更加深了观众对古诗词的理解。

同时,节目组也聚焦地域文化元素,在多样化的题型设置、别样化的技术处理中呈现山河魅力。如在第五季当中,重庆奉节第三次以“文化名胜·特别呈现”的形式出现,第五期节目更是奉节元素最为集中和突出的一期——奉节的历史文化、夔州诗词、名胜古迹、身临其境题目、人文诗韵、壮美风景以多种方式呈现在节目中。名家讲解奉节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奉节文旅融合 成果也将在节目中体现,让观众跟随电视镜头,一起登上“三峡之巅”,领略奉节风采,感悟千年诗心。

同生活接壤、与人生共鸣。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在诗词中体会生活与时代,这是爱诗人的共同心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说“古典诗词依然可以诠释现在的生活,甚至没有一点违和感。只要你有诗心,你自己处处逢春,再古老的诗词都变成了我们的诗词”。“诗词大会”同生活接壤,与人生共鸣,抒写着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聚焦主题,用诗词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中国诗词大会,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化新气象,为全国观众、网友带来一场新春的诗意盛宴,迅速形成“出圈”效应,引领“荧屏清风”和现象级流量。这一季围绕“江山”“少年”“燃”“遇见”“稻香”“韵”“天地”“味道”“飒”“出发”十大热词展开。从宏观格局到生活细节,时代的新风尚、新风貌、新精神,时代的诗情就在今朝。虽然这些主题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然而细察其源流,却依然与古代诗词语境中的意象有着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之妙。“少年”,一个极为清新、充满朝气的意象。中国诗词赋予了其多元化的内涵,也给予不同经历的读者情感共振。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精神是少年,苏轼“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时不我待也是少年。这些“少年”的形象,与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英勇就义的画面交织;与电影《 》中伍万里敬军礼并喊出“第名,伍万里”的片段重叠。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意象符号,感染着主持人龙洋的心境情绪,也激励着无数荧幕前的少年,让他们心潮澎湃,心动不已。岁月远去,变得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少年的励学心、报国志。

正因为与时代同行,少年人一次次成为传统文化的自来水。比如,17岁听障女孩王逸玘登场,她的手语版《将进酒》戳中无数泪点。又比如,七龄童王恒屹两年前就初登诗词大会,是个“在诗词大会长大的孩子”;00后缉毒女警察张迪不爱红装爱武装,飒爽之姿圈粉不少;还有与青年团一路同行的宋明糠,网友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就是当代大学生的模样……在康震看来,“被时代诗情滋养着的少年人、以传统文化扬国之气节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走向进步的非常鲜明的标志”。“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就读于铁道警察学院的大三学生姜震,借这联诗词祝福远在南极的国家科考队,这位 一季《中国诗词大会》总 笃信,联结了他们父子情感的诗词,也能发出时代强音。科学摄影师陈海滢把自己的作品《星月同辉》带到节目现场。本想拍彗星的那夜,他发现月亮似乎更动人,因为那美好的景象宛如白居易诗“露似真珠月似弓”。蒋锋和许翰文既是同事,也是夫妻。作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他们矢志用一生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保家卫国故事,而这则故事关乎两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在急诊科医生徐晓婵驻村扶贫的两年里,全家人都过上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生活。从都市走进乡村,徐医生七岁的女儿张清语 的就是在山尖上背诗。来自长庆油田,地质技术员王军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排除险情,每一次顺利完成,他都会用“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抒发由衷的喜悦和自豪。

凝心聚力,用诗词呈现创造之力。《中国诗词大会》没有浮光跃金、鸥鹭翔集的表面风光,却有着波澜不惊、静影沉璧的内在力量。这样一档沉静内敛、素朴纯净的诗词节目,能够保持五年的观众热度和节目竞争力、传播力,而且一直延续着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确实令人刮目相看。年疫情期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仅用14个字,便表达出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期许疫情尽快好转的种种情绪。含蓄、凝练的诗词将国人性格中“意在言外”的特征发挥地淋漓尽致,这也是博大蕴藉的东方文明之所以区别于直截明快的西方文化的一种独特原因。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通过诗词大会,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最普通的诗词热爱者:农民白茹云、快递员曹中希、乡村医生、支教教师……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在舞台上,讲述他们的诗意人生。聚集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诗词故事,也把各种生活状态中的共同热爱真挚地传达了出来。第二季选手、河北农民白茹云,作为带瘤生存的癌症患者,她朴实乐观而又坚韧执着的人生态度,不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真实写照吗?曾经荣获两季比赛亚军的彭敏再次来到第五季的赛场,他这种积极进取、不计成败、认真参与的奋斗激情,不也同样令人感动吗?第五季选手中还有为目盲女儿圆梦的坚强母亲翁志平、有回到家乡大山里教书育人的土家族语文老师张汇林、有开动车的淳朴司机师傅秦鹏……他们每一个人看似平凡而不凡的诗词故事,汇合在一起,正是我们中国故事中的壮丽篇章。

做爆款节目不易,要连续多年做出爆款,难上加难。对诗词类节目来说,人们对古诗词的感受多来自书本,要将抽象的文字之美转化为具象的诗情画意,还要克服审美疲劳,让观众常看常新,就必须在视听呈现、环节设置上下深功夫。主创团队设置视听翻译组,深入节目出题环节,把题目的诗词内容转化为视听影像;对上一季节目“体检”,通过研究收视率变动曲线复盘每场节目播出时收视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的中国诗词大会采取“大浪淘沙”、团体战、精英赛等方式进行比拼。团体战通过“挑战多宫格”“身临其境”“诗词小剧场”等环节选出优胜团队;精英赛通过“飞花令”决出优胜团队代表,向总 发起冲击。其中,创新题型“诗词小剧场”让人眼前一亮。从演员表演《问刘十九》《如梦令》等经典篇章的故事,到哔哩哔哩国风UP主复刻稀世名画《捣练图》的场景,再到大盂鼎、何尊等文物开口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创作者用情景剧建构跨越古今的情景,把“知识竞答”升级为“沉浸观影”,让观众体验奇妙的亲近感和对话感。

第六季《中国诗词大会》中,“云中千人团”从自身职业、地域、生活环境及社会热点的文化需求出发,通过视频连线,向百人团发出“千人千问”,邀请他们用合适的诗词元素作答。通过该创新尝试,节目在“云端”为诗词和生活搭起了一座桥梁,更为文旅融合、脱贫致富、文创产业赋能,焕发出强大的助力能量。第七季,藏龙卧虎的“云中千人团”除带着诉求出题,还将以不同的才艺展示他们心中的诗意,囊括了山石盆景、多米诺、羊毛毡、魔方、剪纸、戏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节目希望以此 范围地发动人民群众,邀请他们用自己经历的生活之美、劳动之美、诗词之美出题,用诗词讴歌生活,用生活传承诗词。

技术加持,用比赛呈现发展之果。“从偶然的惊奇到人们的日常守候,与其说传统文化类的节目掌握了今天的‘流量密码’,不如看成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中,以诗词为名的节目找到了能勾连古今的共鸣地带。”新科技、传统工艺赋能节目诗意化表达,让观众在诗的海洋中恣意遨游:年播出的第六季仍迸发着强大活力,节目精益求精、热度不减。延续“人生自有诗意”节目主题,不断守正创新:节目制作上,积极拥抱5G、AR、裸眼3D等技术;比赛环节上,设置“云上千人团”,实现“云上”空间实时互动;诗词内容上,契合抗疫、航天、冬奥会等热点,将诗词美学与时代趣味巧妙结合。在赛制的设置上,以组队的形式进行比拼,让比赛更加有看头。第七季,在“千人视频连线技术”加持下,云中千人团让天南海北的诗词爱好者会聚在线上;灵感来源于千年敦煌的穹顶,和如天阶一般的“云中千人团”影像集合,与舞台上亭台楼榭、草长莺飞等逼真视觉景观相对应,营造“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空间感;全新升级的“画中有诗”环节,除邀请节目点评嘉宾康震在宫灯、团扇、战鼓上描绘诗词,还邀请盆景、麦秆画等手工艺人在不同器物上勾勒诗词之美,扩容诗词表达的生活载体。正如节目制片人、总导演颜芳所说,“如果我们把节目当成一棵大树,它每年都在成长,这里有外在表征的改变,更有艺术内核上的自我更新”。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固步自封、陈陈相因,不能算传承,割断血脉、凭空捏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论法,让中华 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源泉”。《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在新时代下,契合受众之所需,在技术的加持下,为观众带去一场穿越世俗、重拾经典、感悟诗词的精神洗礼,用诗意化的节目呈现方式,抒写着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呈现着奋斗之至、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为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新时代需要有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节目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中国诗词大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电视人在新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坚定信念,让 传统文化走进大众,永葆生机和活力。

作者:钟微(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教师,从事影视艺术研究)

责编:李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2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