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孙杰贺辉张珈玮辛振东北京报道
2月4日晚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开幕式倒计时结束后,首个惊艳全场的节目《立春》,从节目编导到演员基本都是咱山东人。
5日中午,已经踏上返乡高铁的节目编导组负责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高志毅在电话里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整个节目共由名演员和包括自己在内的4名编导完成,而除两名编导外,其余人都是来自山东。
“这个节目的创意是张艺谋导演的。其实早在年上合峰会时,他就想用这样一种形式来呈现一个节目。”高志毅说,可能因为受制于技术的原因,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想法。
这次恰好有一种新材料从韧性到强度,都能达到节目表演时所需要的起伏要求。高志毅说,作为节目编导,他和同事的任务就是要帮张艺谋导演实现创意,比如要将风吹草低、蒲公英随风飞舞那种效果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不过,想要实现这个创意并不容易。从节目编导角度来说,以往这种矩阵式舞蹈用的一般都是旗帜,而现在要用根线条去呈现矩阵式的画面。高志毅说,这就像用钢笔去描出毛笔的形,比直接用毛笔要多很多工序。所以,在创作时候,要涉及到个节奏、个方向、种速度等各种因素。
虽然这个节目最后的演出表演时间只有2分58秒,但高志毅说,据粗略估算,这不到3分钟的舞蹈里,包含了个动作。
而承担这个动作的是一群来自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和郓城宋江武校的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中最小的才14岁,最大的也不过18岁。9月份接到任务后,两所学校的学生就立即在莱州组织合练。
“排练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对道具的适应。”莱州中华武校副校长臧华已经是第二次带队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在他看来,这次排练的困难远超上一次。
这次表演用的柔性发光杆长9.5米,重约10斤。“由于道具上半部分是柔性材料,普通人想拿都拿不稳。”臧华说,为此,两所学校的教练专门组织孩子们在海边顶着海风练定力,每天排练六七个小时,保证到北京排练时即使遇大风天气也不会出错。
即使这样,两所学校的教练依然低估了演出的难度。“前期排练时我们用的是代练道具,12月15号,第一次拿到正式演出用的柔性发光杆时,孩子们直接愣住了。这些正式道具更长、更轻、更软,其发力点、力度、角度、行动轨迹等,都和前期排练的代用道具区别很大。”臧华说,这意味着,前期训练的经验几乎全部归零,只能重新熟悉、磨合,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尽快掌握腰、腹、肩、腕配合发力的方式,才能熟练地操控柔性发光杆。
“除了更换道具带来的不适应,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灯的开关环节。”山东郓城宋江武校武科主任杨胜杰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发光杆上表现小草的绿色灯光和表现蒲公英的白色灯光相距很近,名参与演出的孩子要按照统一口令手动开关灯、切换灯光颜色,要实现所有人都步调一致难度非常大。
杨胜杰说,排练过程中,曾经出现了灯光白绿混杂、步调不齐的情况,为此他们晚上专门到鸟巢练开关灯光。
值得注意得是,《立春》这个节目中,名演员每个人的身体角度、发光杆角度、节拍要求都是不同的,稍微有一点点偏离,杆就会碰到一起,这就要求孩子们不能出差错。
杨胜杰说,排练前后历时4个月,让这群十几岁的学生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经历了一次煅练。
“从9月份组队开始到昨晚的演出结束,这些孩子基本没回过家。”臧华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排练过程中最困难、孩子最想家的时候,带队老师除了适当调整训练难度、强度,还要通过鼓励给孩子疏导、加油,让孩子们在心中树立为国争光的信念。
2月4日晚上,《立春》一亮相,就惊艳了世界。在现场看完整个节目的编导高志毅激动地表示,这些孩子们都特别棒、特别给力,大家一起完成了一个精彩绝伦的节目,他们的表现堪称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