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十年流量与粉丝的畸变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3日电(记者袁秀月)从郑爽、吴亦凡到张哲瀚,短短几个月,几位“顶级流量”接连陨落。“凉凉”各有各的原因,但却共同引发外界的两个疑问:流量怎么了?娱乐圈怎么了?

这并不好回答,也许要从吴亦凡出道的年讲起。中新网记者对此进行梳理,试图还原这十年流量与粉丝的发轫和畸变。

图1、2:中新网记者翟璐摄图3为电视剧海报

偶像来了

年,光线传媒创办流行音乐奖项“音乐风云榜”,号称是打造“中国的格莱美”。

该奖项见证了华语乐坛的浮沉。最鼎盛时,一台典礼可以汇集刘德华、罗大佑在内最红的歌星。青黄不接时,八成以上唱片销量不足万张。

不过,作为乐坛较具影响力的颁奖活动,这里仍是宣介新人的好时机。年4月8日,EXO-M小分队就从这里出道。

资料图:EXO-M。金硕摄

EXO-M包括鹿晗、张艺兴、黄子韬和两位韩国成员,队长是吴亦凡。虽然还是新人,但他们已在中韩两地积累超高人气。某地方卫视邀请他们录节目,彼时免费赠票被炒到元。

那是“韩流”方兴未艾的年代。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传统产业受重创。为尽快摆脱危机,韩国政府提出“文化立国”战略,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发展文化产业。以影视剧、音乐、舞蹈、综艺节目为主的“韩流”,在之后十多年间影响力大增。

资料图:EXO-M与EXO-K合体亮相。金硕摄

据韩联社报道,截至年年底,全球“韩流”粉丝人数达万。到年,这一数字为万。

韩国偶像——“韩流”的吸粉利器——从韩国造星流水线上不断走出,背后靠的是魔鬼训练、专业制作、成熟团队包装和粉丝至上的理念。EXO-M所属的韩国S.M娱乐公司,就曾推出HOT、东方神起、SuperJunior、少女时代等大热组合。

SuperJunior的唯一中国籍成员韩庚,后来成为随“韩流”出口转内销的初代偶像。

资料图:韩庚金硕摄

内娱起飞

偶像与粉丝成为流行文化的新主角,在中国亦有体现。《超级女声》带动国内选秀热潮,外界称为“平民化的狂欢”、“草根偶像的崛起”。

粉丝们通过互联网集结成群,更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他们形成有组织、有分工的团体,自发为偶像投票拉票、宣传造势。

国内娱乐圈活跃起来。“音乐风云榜”索性开办新人盛典,历届获奖者包括SuperJunior-M、李易峰、BOBO组合、EXO-M、SNH48、华晨宇等,其中还有因《一起来看流星雨》走红的郑爽。

资料图:第四届音乐风云榜新人盛典。中新社发李学仕摄

他们搭乘互联网的快车一路前行。EXO-M的成员鹿晗,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名字时,就以万的单条微博评论数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有人称他是“从大数据里跑出来的”。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形容:“一种新的互联网造星模式开始冲击中国的娱乐经济。”

这背后亦离不开国内娱乐市场的发展壮大。吴亦凡与老东家解约,很快就主演了《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鹿晗解约SM,有评论认为,国内市场是底牌。这些年,除老牌娱乐公司外,乐华娱乐、时代峰峻、哇唧唧哇、丝芭文化等一批新锐力量正脱颖而出。

微博截图

“小鲜肉”风潮

男性偶像的审美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变化。唐国强式的奶油小生、高仓健式的硬汉成过去式,花样美男、暖男受到年轻观众热捧。

“小鲜肉”在娱乐圈大范围夺权。他们大多长相精致、气质温和、趋于中性,没有攻击力。有学者分析,这种潮流背后隐含着女性自我地位认知的提高。也有人认为,这离不开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还有不少人对此审美表示质疑,如编剧汪海林就曾多次炮轰“小鲜肉”。

李易峰、杨洋、鹿晗、吴亦凡、TFBOYS等90后、00后明星集体崛起,外界将他们称为“流量明星”中的“四大三小”。这是个耐人寻味的称呼,既有市场层面的描述,又带着大众的某种文化评价。

图1-4为资料图图5为刘文彬摄

市场对“流量”的态度是热烈的。从郭敬明的《爵迹》,到管虎的《老炮儿》,乃至张艺谋与好莱坞合作的大片《长城》都汇聚了一众“流量明星”。高冷的时尚杂志,封面人物也从顶级模特变成“顶级流量”。

郑爽是个例外。她不是偶像,但她是传说中的“热搜体质”,据她自己所说,上热搜就会涨片酬。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粉丝经济时代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年-年,郭敬明的《小时代》四部曲狂揽票房18亿,引发现象级讨论。《爸爸去哪儿》等热门综艺也扎堆拍电影,尽管不少人认为,这根本不能算是电影。

《古剑奇谭》《花千骨》爆火,IP剧大行其道,大量影视公司加入“IP圈地模式”。视频网站上演混战,自制内容也成为突破口。“大IP+流量”被很多人视为制胜法宝,甚至业界还出现“需不需要编剧”的争论。

资料图。刘文彬摄图文无关

日韩偶像产业对国内饭圈的影响渐显,应援、打投、控评、反黑成标配。粉丝在飞机游轮投放广告、送奢侈品等一掷千金的行为比比皆是。

近几年,偶像选秀的爆发又催化粉丝经济跑步进入爆发期,粉丝集资金额跃至千万量级。

然而,热闹中也蕴藏危机。不少大IP剧、粉丝电影表现不佳,天价片酬、抠图替身、流量造假等负面新闻更引发观众不满。有业内人士评价,粉丝经济把中国电影工业拉到另一个极端。

或主动或被动,初代流量站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有的人往前走了,有的人还在吃老本。有的人打了翻身仗,有的人则触碰了法律红线。

粉丝经济的掘金者,反应则要灵敏得多,“耽改剧”来袭,新的顶流被不断造出。

视频截图

“红灯”亮起

这十年,逐渐庞大的文化产业将粉丝纳入其中。但唯流量逻辑,也衍生畸形生态。

饭圈A面是专业化、有纪律、有创造力,而B面则是失控和异化。人肉、网络暴力、互撕骂战频发,群体性网络冲突成痼疾。

粉丝经济乱象滋生,倒奶事件、粉头跑路喜提海景房算是其中缩影。有媒体评价,平台、投资人、娱乐公司形成合谋,合力将大量不具备社会经验、缺乏判断能力的低龄粉丝当作圈钱“韭菜”。

资料图:记者刘关关摄图文无关

狂飙突进的饭圈遭遇“红灯”。今年,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集中开展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

近期,微博“明星势力榜”及多款追星软件相继下线。这款上线于年的榜单,曾与韩国权威音乐排行榜Gaon合作,联手打造“韩流互动第一榜单”。

榜单很快就被国产偶像占据。但在看不到尽头的数据海洋中,追星的过程和意义也将被重新建构。(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6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