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档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少儿节目,《少年风华》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美誉度,但在传播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从这一点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分析不足。
节目模式不够新颖当前流行的综艺节目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清单式”或称“菜单式”节目,有固定的录制舞台、固定的主持人、确定的节目单、事先排演的节目,以逐一表演和观看节目为主要内容。
一种是以《爸爸去哪儿》《少年说》等为代表的,近年新流行的“主题式”节目,没有固定的录制舞台、明确的主持人、确定的节目单与节目内容,也不以逐一表演和观赏为节目内容,而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呈现节目内容。在这一定义下,《风华少年》显然可归纳为传统的“菜单式”模式。
节目在刘尊、雅淇两位主持的引导下,用传统的串词,将表演嘉宾或访谈嘉宾逐一请上舞台,选手或嘉宾一一亮相表演或发言。菜单式节目固然有成功、经典的代表作,但在电视节目竞争激烈、创新频出的当下,菜单式节目受传统模式的制约,节目效果偏单调、平淡,对于谋求脱颖而出尤其是吸引爱好时尚、追逐新意的少年儿童,尚存在不足。
节目运作机制不够完善在大量综艺节目的培育下,广大观众已经熟悉并接受一档节目具有相对明确、稳定的运作机制。按节目是否有固定栏目形式,可分为晚会型和栏目型综艺。
而《风华少年》节目形式呈现出不固定的特点。以年播出的35期为例,其中海选及入围选手个人生活展示1期,8位入围选手舞台初亮相并分配导师1期,选手投入声乐训练若干期,成果汇报演出2期,特别节目或专场节目6期,游戏忆童年节目5期以及其他主题节目若干期。
内容上兼具真人秀、文艺节目表演、人物访谈、游戏等活动,节目流程上各期不尽相同,在晚会型、栏目型模式之间切换。多样化的内容丰富了节目载体,同时分散了节目的主线和主题,对于节目品牌化效应也一定程度上产生消解。
“少儿节目不同于别的电视节目,它的受众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优秀的少儿节目的表现形式不仅需要满足儿童需求,而且也应是社会所认可的。因此,少儿节目必须做到内容丰富、风格生动活泼,能够帮助儿童群体充分地了解世界,开阔视野。
《风华少年》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做到了幽默活泼,取得了良好的语言效果,同时,节目不仅展示汇报演出,而且将镜头对准了排演过程,直观反映孩子们学习音乐过程中的枯燥、艰难、困难和趣味,真实、深入、饱满。
但节目整体叙事模式的趣味性仍稍有欠缺,从而降低了节目质量。第一,训练过程的真人秀部分,几乎全过程、自然化客观呈现学生们上声乐课的过程,主题性、故事性、冲突性不够强,影响到节目的趣味性、吸引力。
第二,节目基本做到以儿童为主体,但偶尔也出现将成人价值观强加于节目中的现象。例如,在汇报演出前设置“上场名额”减少这一突发现象,考验选手是否能主动放弃参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