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爱读书的人都在追这部综艺

白癜风图像 http://m.39.net/pf/a_4793210.html

在这个快节奏的物质时代,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读一本书了?

现在的人越来越追求娱乐上的刺激,慢慢忽视了精神上的满足。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泛娱乐时代,一些媒体人也开始思考文化与生活的融合,于是涌现出了一些文化类综艺。

相信不少人还沉浸在《见字如面》《朗读者》带来的阅读盛宴中,感到意犹未尽吧。

最近,又有一档读书类综艺节目上线了,开播第一期期便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不少人表示看完节目立马就去看书了。

这个神奇的节目就是《一本好书》。

首先要提一下节目的导演——关正文。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有点耳熟,那很正常,因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拼写大会》和《见字如面》都是他执导的。

单冲着导演,《一本好书》似乎也很值得期待了。

更何况,据关导所说,《一本好书》已经筹备了两年多,《见字如面》其实只是它的的副!产!品!

那么,《一本好书》到底是怎样一档节目,相较以往读书综艺,它又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

一个读书节目,我们大概首先会觉得会是有许多专家给你解读一本书吧,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一本好书》真的是会让你惊叹道:“原来还可以这样读书!”

用表演者赵立新的话来说,就是:把一本书的精华,像撒珍珠一般铺排在戏剧舞台上。

节目设置了°沉浸式舞台化场景,以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将书中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优美语言呈现出来。

把文字构筑的世界,直接用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表达出来。

此外,节目还设置了“第二现场”,来帮助大家更深入的认识不同的书籍。

在第二现场,通过蒋方舟、史航、梁文道等多位作家学者的“激烈“讨论,观众对该本书的核心思想和“舞台”展现有了充分了解,促使观众有拿起书阅读的冲动。

解决了如何在形式上让观众能更轻松的代入到书中后,面对动辄几十万字的原著,改编成了另一大难题。

《一本好书》的立意在于向读者荐书,而并非代替观众的阅读,所以与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影视剧改编时营造作品的艺术独立性相区别,节目在书籍的改编上有意识地压缩了这种独立空间。

一方面是在改编时对于书籍情节内容的高度还原。

“主要是要对得起那么优秀的原著,敬畏之心自然让人压力巨大。”

节目坚持最大限度地忠实原著,除一些必要的调整外,对白能照搬就照搬,能找到原作者的,就将节目脚本发给他征求意见。

团队最终找出了一条自己的改编规律:大方向是顺着书本来,用讲述铺垫情节,相当于快进,再用表演呈现关键的冲突。

这样,观众如果看一段后有兴趣读书了,可以随时走;如果一直看最后,节目也只呈现了原著的一半,欲知后事如何,去看书吧。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演员的台词陈述上。

在节目中,演员的台词大多直接取自原作,原汁原味地表达加上演员极具感染力的演绎,赋予了书籍一种不同的阅读魅力。

第一期节目中专业舞台剧出身的赵立新与实力演员黄德维的同台飙戏,激烈地语言冲突和思想争辩让观众大呼过瘾。

第二期中王劲松的独白极其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在言语间传递出一代帝王起伏的一生。

第三期中面对终极生存问题时,多个演员之中的紧张、快速的博弈,通过演员的话语传递一种迫切的氛围。

以及最新一期《人类简史》中,节目一改之前串演的表现形式,选择了脱口秀演绎方式,展现原书中超越认知的观点,打破大众心中对认知类书籍的高深印象。

其实看上去“高大上”的著作,并不似人们想象中枯燥无味,反而充满了新奇的理论,发人深省。

这也是《一本好书》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一本好书》其实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给你一个理由和契机,把那本听说了好久,可就是没能翻开的书真正捧起来读一读。

许多网友表示:节目成功地引起了他们读书的欲望,忽然想捡起家里尘封已久的书籍。

我也是这其中的一个,看完第一期后,我火速找出了那本买了许久却没有拆封的《月亮与六便士》,迫切地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

《一本好书》出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如果可以引导大家选择慢下来,找回阅读的乐趣,回归阅读,学会思考,可以说节目就是成功的了。

近几年来,在“限娱令”等相关政策调控下,文化类综艺迎来井喷期。其中不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获得极高评价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但收视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今年年初,今日头条发布了《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其中统计了17年以来部分文化综艺节目的收视情况:

可以看出,在这些文化综艺节目中,除了收视最高的《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收视率破1,大多节目的最高收视率在0.5上下。

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做文化类节目?

关正文表示,“大概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如果说娱乐节目的存在是因为大众需要,大家总有想放空、不动脑子、嘻嘻哈哈的时候;那他们也一定会有填充精神世界、丰富认知的需求。”

今日头条用户调研,用户对文化综艺的满意度和兴趣度已经显著高于娱乐类综艺。

尽管当前,无论是大量的数据显示,还是关正文导演的“不看好”,都在极力将文化类节目的“虚火”假象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没有出路。

《国家宝藏》借助B站走红,让国宝成为新晋“网红”,掀起了一股古物风;《中国诗词大会2》播出期间,北大才女武亦姝凭借“才华”获网友青睐,成功实现从素人变身“网红”;《我在故宫修文物》则进一步带观众走进了“匠人”们的生活,充分展现了“文物”的生命力.......

一切都正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尽管当前,文化类节目并没有实现大面积盈利趋势,但从《一本好书》迎来五到六家广告赞助商的情势来看,文化类节目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而在这期间,片方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认真打磨作品,“用内容说话”。

《一本好书》播出以后,关正文团队收到最多的就是来自各大出版社的电话,这让他很是意外。

“好多出版机构都迅速打电话,他们就发现这是一个挺好的优质图书推广平台,向我们推荐好书,这件事情是我一开始特别想做的。”

令他欣慰的还有观众们的反应。

“拍《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老听见旁边各工种的年轻人说‘这书太有意思了’。播出的效果也是应和了现场的反应,你可以在论坛上底下的跟帖上看到,好多人说‘这本书没听说过赶紧去看’等等。”

所以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市场才刚刚打开,关正文并不着急,我们也可以耐心等待文化类综艺的春天。

最后,你喜欢《一本好书》这类形式的演绎吗?如果让你选,你希望哪本名著被搬上舞台?由谁演绎?来,我在留言区等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7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