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范村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是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芯子始于“康乾盛世”,盛于清朝中晚期,是济南地区民俗活动的靓丽名片,是三德范人节庆“大扮玩”中的压轴节目。
“芯子”是扮玩活动中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为酷似蜡烛台上的灯芯而得名。起初人们为了驱逐邪魔祈求吉祥,将男女儿童装扮成神话中的天神形象,在扎制的平台上或方桌上移动;后来人们抬着走,逐渐演化成一种文化娱乐形式。芯子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创造与革新,在造型、制作工艺、演出内容、表演技巧等方面日益丰富和完善,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玩芯子”抬者和扛者多是表演者的长辈或亲属,且两边都有护卫者,亦多是亲属或亲近者。三德范芯子是大扮玩最重要的节目形式,深受观众喜爱。三德范村“玩芯子”形式上推陈出新,创造出“双转芯”、“夜戏双芯”(带有花灯形式)、“跟头芯”等,在内容上与日俱进,出现了《李清照》《章丘大葱》《龙山黑陶》等等,颇具时代气息。
一村一山一芯子,古朴而又韵味悠长。每到元宵节到来之际,三德范的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组织“大扮玩”这一独特的方式来庆祝新春佳节,扮玩中有五岁的小孩、有十四五岁的少年、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甚至有八十五岁的老人。有全家齐上阵的,有专门请假从外地赶回来参加扮玩的,还有在外经商成功的人为巷道捐款支持扮玩的……
上午十时至晚上烟花升起,三德范村各巷道扮玩队伍在巷道口集结,舞龙队伍从巷中舞出,嘉宾为龙点睛,扮玩巡游活动随之启动。十支扮玩队伍踏着锣鼓点从各个巷道走出,围着村内河道扮玩,游客也跟着一起巡游,舞龙、踩高跷、扛芯子、扭秧歌等表演分布在河两岸,场面热闹、年味十足。好不热闹。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德范人的乡愁,或许就是这般模样:齐长城脚下三德范大扮玩芯子、秧歌队、旱船、舞狮、龙灯、高跷、竹马......
爷爷把孙子绑在芯杆上当芯子,孙子一时恐惧难以适应。
妈妈装扮四岁儿子骑驴,有模有样,令人惊奇。
太平巷有经验的居民在搭建表演道具。
“小演员”上架,太平巷居民测试道具是否稳定。
游街表演进入倒计时。
嫁到村里的媳妇成为“演员”,装扮也要一丝不苟。
奶奶辈的“老演员”正在上妆。
小伙子是个中学生,说扮装表演是自己应尽义务。
小孙女愿意参加表演,爷爷倍感自豪。
小学生想参加活动,爷爷爸爸现场扶助练习高跷步行技巧。
在外就业回家过节的大学生很高兴参加舞狮表演。
龙出太平巷,点睛仪式宣布巡游表演开始。
三德范各巷表演队向主街道汇聚。
各种民俗表演如火如荼,热闹非凡。
街道巡演观众不但来自十里八乡老百姓,还有济南的城市居民。
百年的乡村舞台见证着三德范民俗会演的辉煌。
三德范民俗传承进入新时代,手机视频上传世界。
三德范,火树银花不夜天,红红火火过佳节。
作者马启超山东济南人自由摄影师
﹌﹌﹌﹌﹌﹌END﹌﹌﹌﹌﹌﹌﹌
主编:黄一鸣
编审:方学辉、黄一鸣
审校:刘小利、黄隽
责任编辑:远方
投稿信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