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解读疫情最新情况。
01:04吴尊友介绍,新冠病毒喜欢低温环境,温度越低,存活时间越长。
进入冬季以后,空运、陆运、海运所有国际运输都类似于冷链系统,可能成为病毒载体。再加上国际疫情加剧,境外通过货物造成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
在夏季,专家就认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实际上病毒在夏天流行,冬季会更加严重。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显示,全球每日报告数经常突破每天60万例,过去11个月多次创造了纪录。这几次国内出现了零星病例,都表明新冠病毒不停敲打国门,冬季国内面临着“大考”。
此外,吴尊友还介绍,最近在一起疫情调查中发现,“零号病例”并不在报告诊断病例中,而是位已康复的病人。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近期曾提醒:“有些病毒可能属于休眠阶段,必须严密监控。”
最近的疫情反弹相继在新疆、天津、上海、内蒙四省发生,很多人都似乎麻木了,出入公共场所,不戴口罩的比比皆是。
国医大师健康想问一句,你现在进电梯,是不是偶尔也会忘记戴口罩?
不戴口罩可能就相当于在新冠病毒环境下裸奔!这不,天津一名新冠感染者电梯内咳嗽,邻居1分55秒后没戴口罩进入,被感染!
首例感染者曾在电梯咳嗽
近日,天津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接连出现8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针对这起疫情,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24日公布了该小区病毒追溯结果。
瞰海轩小区,此次出现疫情主要集中在4号楼以及19号楼,其中4号楼为瞰海轩小区第一个被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王某所居住的楼栋,共涉及到4名感染者。
此外,与该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无关的19号楼内,也出现了4个感染者,其中包括居住在楼内的杨家三口(杨某及父母,住同层相邻2套房),和一位办公地点在该楼内的申某。
瞰海轩小区4号楼感染链分析
经多日追踪发现,小区首个感染者王某曾乘坐电梯时未佩戴口罩,并在电梯的密闭空间中咳嗽、打喷嚏,污染了电梯环境,进而导致小区内其他居民被感染。
11月9日,感染者王某的公司组织他去进行核酸检测,早晨王某首先进入了4号楼的电梯,他在电梯里不戴口罩,还在里面咳嗽。
跟他相隔不到两分钟的时间,1分55秒,康某一家三口走进了电梯。咳嗽会产生飞沫,飞沫长时间在空气里面会沉降,但是1分多钟飞沫是沉降不下去的,这么短的时间康某一家进入到电梯之后,里面会有可能存在的气溶胶和没有沉降的飞沫,造成了康某的感染。这里面更关键的细节是康某没有戴口罩,如果当时康某戴口罩,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避免发生他感染的概率就会降低,但是很不幸当时康某进入到电梯的时候是没有戴口罩的。康某和王某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就串联上了。
4号楼和19号楼之间是怎么传播关联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9号楼里面有人员的交叉,9号楼里面住着4号楼感染者王某的工友,还住着在19号楼里面工作申某的同事。
公安干警和疾控人员连续两个晚上不眠不休,终于发现了线索:四号楼第一个发现的感染者王某,在11月9号晚上,去串门了,他去的9号楼找他的同事。他不单是串门了,在电梯里面又有小动作,不单咳嗽,还打喷嚏,没戴口罩。
11月10日,申某坐电梯去9号楼找他的同事,又返回19号楼,10日下午申某住在9号楼的同事到19号楼聚餐。
据检测,9号楼的电梯物表采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而且是多点位的阳性。
瞰海轩小区19号楼感染链分析
住在9号楼的申某的同事往返于19号楼跟10号楼,因为这是申某的老板,他的公司办公地点在19号楼,很可能通过他的手部污染或者是其他的污染机械性把病毒带到19号楼,同时申某自己也是不断往返于9楼和19号楼之间。
在对海联冷库和瞰海轩小区疫情进行深入解析之后,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还在发布会上向市民做出一些疫情防控的提醒:
第一,当你进入到像电梯这样的密闭空间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到公共场所也一定要戴口罩。
第二,注意手卫生。机械性的这种传播主要的是靠什么?主要是靠手,你摸完了你不消毒你不清洗再自己揉鼻子揉眼睛,就有可能把病毒感染给自己。所以一再强调洗手,摸的污染物从公共场所回到家里之后,第一件事做手部的消毒。
第三,讲究卫生礼仪,你看王某在电梯里面咳嗽、打喷嚏,他如果有这样的一个遮挡,就不会污染电梯了,所以讲究卫生非常的关键,同时不要随地吐痰。冬天到了,呼吸道的这种感染症状是很多的,在这个时候吐痰擤鼻涕一定要用纸巾,用完了之后要把它丢到垃圾桶里面去,不要随意丢掉,讲究文明礼仪。
另外一点是被褥,刚刚给大家介绍了一个细节,装卸工的休息区三个床的床单都有病毒核酸阳性,所以说在冬天紫外线非常好,我们要经常地把被褥拿出来晒一晒紫外线,不但能杀死新冠病毒,包括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它都能够杀死灭活的。
(文章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1+1》、新闻联播、
天津发布、北京日报、津云新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