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将近两个多月我都是蜷在家里的。暂且不说疫情的事,只说观看各大音综的一些感想。
由于时间充裕,我几乎把去年至今年的所有音综都补看完了。
最明显的赶脚:此刻脑袋里还是歌声、评论声、现场观众的嚎叫声与呛呛声混杂在一起,眼前晃来晃去的就那么十几位歌手,辗转在各档节目中,听觉疲劳、视觉疲劳、审美没有疲劳,唯有麻木。如果再这么看下去,势必要患上“音综恐惧症”,严重一点就是窝在角落里哇哇地吐。
不瞒各位,我追看的许多音综,都是1.5~2倍速看的。不是不尊重歌手、不尊重节目,而是,怎么说那,无爆款,都很平均,尽管制作很尽力,可环节套路都差不多。就仿佛幕后的制作团队不停地在跳槽或是交换创意资讯,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亲相爱一家人,复制翻版、抄袭模仿替代了所谓的创新。
话不多说,就从两个方面汇报一下我的直感:
一、颓势明显,受众撕裂,缺乏爆款,蔑视翻唱狂刮原创之风,掀翻了流行歌坛的台面
客观地说,年确实不是音乐综艺的好年景。开年的时候,各家还都热火朝天抢夺潜在受众,依计划本该有近50档音乐综艺上线,可最后落地的只有不足20档音乐综艺播出,数量呈现断崖式的下滑。
这是什么情况?
晴朗行动:养成类偶像选秀综艺遭到前所未有的整治,什么买奶倒奶、集资打投、数据造假、饭圈文化等乱象丛生,使得持续火爆数年的偶像选秀综艺难以维持。多个节目不是延迟播出,就是彻底打入冷宫。待到年开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发出指令,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综艺,倒逼生产制作方做出全新的改变。而骤然消失的那些偶像选秀综艺,以及衍生出的粉丝圈、爱豆圈一时间都处于无处安放、四处碰壁、分崩离析的散沙状,音综的受众开始撕裂,老乐迷们欢呼雀跃,年轻乐迷情绪低迷逆反。于是,新音综也好、综N代也罢,都因为歌手、歌曲、表现形态等差异,造成受众之间忠诚对抗、审美对抗、切割剥离、只斗不解,搞得不少音综节目热得快、凉的也快。这极大打击了音综创作业界的信心,也对整个综艺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
粉丝文化不僵:一些糟粕的、偏执的粉丝行为被弹压了下去,但维护偶像、跟随偶像的风气依在。这就使得不少音综无法树立品牌意愿,因为费尽心血的节目创意、编排、执行、制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大比重的观众是奔着偶像来的,同以前的流量就是王道没什么两样。偶像唱完跳完离开,他(她)带来的流量也就消失。如此搞得不少新音综忽冷忽热,半死不活。而这一现象又无从改变,只能逼迫节目主创队伍不停地邀约有流量又有“晴朗行动”通行证的嘉宾坐镇,不管唱得跳得咋样,死活也得留住。其结果就是严重伤害了节目质量和真正的乐迷观众。因为音综的垂直化运作,细化、分化的内容设置是有期望值的专业值的。如民歌类综艺,非要找摇滚型嘉宾来,打着创新融合的旗号,其实质就是引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当红的歌手不停地转换着角色,今天出现在这个综艺里当导师,明天出现在另一个综艺里当选手,因为各档节目真需要流量带来热度,谁不想把新音综做成综N代啊。
疫情与短视频:疫情期间的管理,让不少人稳下心来,认认真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