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不仅偷税漏税,连自己名字都读错

薇娅(wēiyà)

娅,只有一个读音yà。

“我叫薇娅(wēiyǎ),但以前我的嗓子没有这么哑”,尽管薇娅也称自己是“wēiyǎ”。但是,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如果读“薇娅(wēiyǎ)”就可能要扣钱了。

我们通常说“名从主人”,这个原则对于多音字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比如的“靓”读“jìng”,而的“靓”读liàng,因为她们本人就是这样读的。

又比如:

“那”作为姓氏读“nā”,但大家常读“那英(nàyīng)”。

“应”作为姓氏读“yīng”,但大家常读“应采儿(yìngcǎiér)”。

那(nà)、应(yìng)都是字典里有的音,如果本人也读这个音,通常也就名从主人了。

不过,如果误读成字典里没有的音,是否“名从主人”就需要具体分析了。因为那相当于创造了一个新的读音。

比如:

shéshīmàn

zhāngyǔqǐ

zhāngsháohán

xújìnglěi

佘(shé)、绮(qǐ)、韶(sháo)、蕾(lěi)都只有一个读音,都容易错读成字典里没有的音。

或许很多时候,本人并不非不了解自己名字的正确读音,像撒贝宁老师就曾经在节目里谈到过自己名字的读音问题。

而关于“小撒(sà)”,康辉老师也曾说,那是一个“外号”,播音员读名字的时候,当然还是应该读“撒贝宁(sǎbèiníng)”。

像“小撒(sà)”一样,似乎也早已成为这样一个“外号”,或者是成为了几代人集体的记忆。鞠萍老师自己也称自己是“鞠(jú)萍姐姐”,几十年来,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叫。

不过,字典里毕竟没有“鞠(jú)”这个音,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读人名的时候,只有jū一个音,不读jú,是需要注意的。

像“鞠(jū)”这种单音字,审音表注明,表示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这一个音,通常是不会有争议的。

不过,这个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注明:“恪(kè)统读”,仅此一音。关于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恪”读kè还是què却争论了几十年。

如果你在知网检索,会发现类似「陈寅恪的“恪”怎么读」的论文不下十几篇,这似乎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果你读“陈寅恪(kè)”,会有人纠正你说要读“陈寅恪(què)”。

而如果读“陈寅恪(què)”,又会有人告诉你只有一个读音kè。

“字的确有很多人误读若或。前者全国都是读洪音ㄎ母、没有读细音ㄑ母的,而“却、怯”在北方是读ㄑㄩㄝ,所以我当初也跟着人叫他陈寅ㄑㄩㄝ。”

这是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先生《忆寅恪》里的一段文字,说得很清楚了,当初他也跟着别人叫错,把误读为què(ㄑㄩㄝ)。

按照赵元任先生的说法,或许“恪(què)”这个读音一开始是误读,后来就约定俗成了。。

当然,其实不论做多少讨论,写多少论文,这不影响读“恪(kè)”的人坚持读kè,读“恪(què)”的人坚持读què,可以预见这两个读音或许将长期并存。

可供大家参考的是,央视纪录片《西南联大》的解说中,读的是“陈寅恪(qu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7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