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咬文嚼字》火了,一点都不奇怪。康辉是“国脸”人物,是从央视顶级节目《新闻联播》、春晚和“央视频”王牌节目《康辉说》走出的金牌主持人,其中的《康辉咬文嚼字》节目更是王牌中的王牌,让康辉从“怼言大师”加冕“行走的《康熙字典》”,而从中精选又补充、打磨出的同名书,能不吸引人吗?
不过,似乎谁都难逃千虑一失。昨天“审读”了《康辉咬文嚼字》的大书皮,结果发现三处有也可“咬嚼”的问题或者说瑕疵,现在,我把结果公布在下面,请网友一鉴。必须特别声明:《康辉咬文嚼字》是本好书,即使我咬的几口都对,也毫不减损这本书的价值。
我发现的三处问题如下,如果都成立的话,其中第三条的责任完全在编者而不在作者,第一、二条编者也有责任。
一、“鸣谢”中把“按姓氏拼音音序”括注在标题下不合适。
此书书末专门设立了一页致谢页,以“鸣谢”为题,分两段表达谢意。第一段是泛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节目”的“朋友们”。第二段的感谢对象依次是“各部门同事”、某“团队”、某“组”及“樊、金、李、李、卢、张”六人。
可以看出,整个“鸣谢”的对象包括“朋友”、“同事”两个群体,“团队”、“组”两个集体,还有六个具体个人,共五类。对群体、集体共四类都不列各人姓名,只对六个具体个人这一类“按姓氏拼音音序”列了姓名。
可是现在,“按姓氏拼音音序”几字,不是仅仅括注在六个具体个人这一类对象的姓名之后,而是括注在标题“鸣谢”之下,看上去是要管到下面全部五类对象的。而其实只有最后一类即六个具体个人需要它管。因此,这么安排括注不合适。
怎么改呢?括注可以放到六个具体个人姓名之后、“等”之前,或者不用括注。括注的目的,是为了告诉被列出了姓名的人,我是按音序排列你们的,不要误以为是按各人贡献大小或应该受到的感谢的强度大小排列的。而如果不括注,这几个人也能理解到排名是音序,那就可以省掉括注了。这个鸣谢的括注,似乎就属于可以省掉的情形。
二、前勒口对两位作者的简介都有语病。
1.“……者获得者”的措辞不对。
前勒口对此书第一作者康辉的简介里有这么一句: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全国新闻广播影视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
抠字眼的话,这句话的结构是(康辉是)“……获得者”,其中的“……奖章、……工作者、……志愿者、……工作者、……奖”是“获得者”这个中心词的并列定语。因此,这句话不仅说康辉是什么奖章获得者、什么奖获得者,还说他是什么文艺工作者的获得者、什么先进工作者的获得者。
而说某人是什么奖章或什么奖的获得者,没毛病;说某人是什么工作者或志愿者的获得者,就讲不通,属于语病了。后者实际上要说的是,某人被评为或被认定为什么工作者、志愿者,或者获得“什么者”称号、荣誉。
修改的话,办法不止一种。简单办法可能是:只在“五一劳动奖章”后加上“获得者”三字,变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同时把四个顿号改为逗号。
改后是这样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全国新闻广播影视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
这样修改实际上是改变了句子结构,把原来的并列定语改成了并列宾语。
2.“曾获……作品,……奖”的措辞不对。
前勒口对此书第二作者的简介里有这么一句:
◤作品有……等,曾获广电总局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网络视听节目),年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作品奖栏目类二等奖。◢
这句话里,前边说此书第二作者曾“获”优秀“作品”的说法讲不通,有语病。可以说曾“获评”什么优秀“作品”,或者改用其他说法。
这里“获……作品”的问题,跟前面“……者获得者”的问题,具有某种对称性质,以“获(得)”为对称轴。
三、版权页的书名拼音排印不规范。
此书版权页中部,在书名“康辉咬文嚼字”下排印了汉语拼音“KANGHUIYAOWENJIAOZI”。其中把“咬文嚼字”四字的拼音连排,是不符合有关规范的,应该分为“咬文”和“嚼字”两节,排成“YAOWEN-JIAOZI”或“YAOWENJIAOZI”。
汉语拼音、书名汉语拼音怎么排印,有专门的国标来规定,这就是国标《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和国标《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92)。前者虽属推荐性标准(GB/T类),但出版管理上对推荐性国标都是要求严格执行的。而后者属强制性标准(GB类),无疑要求必须执行。出版上的国标,绝大多数为推荐性国标(GB/T类),强制性国标(GB类)不多。
国标《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6.1.12.1条,对成语的拼音排印有专门规定:“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双音节的,中间用连接号。”
“咬文嚼字”就是个成语,由“咬文”和“嚼字”两个双音节构成。因此,“咬文嚼字”的拼音,大写时应该排成“YAOWEN-JIAOZI”。《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大名鼎鼎的《咬文嚼字》杂志,都是这样排的。
上图:《现代汉语词典》p页面上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p页面上图:《咬文嚼字》封面(局部)国标《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没有专门说成语的拼音怎么排,但在5.1条中规定,“中文书刊名称拼写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每个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因设计需要,也可以全部大写”,在5.3条中规定,“四音节以上的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名称按词(或语节)分开写”。
这里的表述,措辞不够严谨。但结合所举例子,可以肯定的是,书名中“咬文嚼字”的拼音,按此国标的本意,无疑要分为“咬文”和“嚼字”两节来排,即排为“YAOWENJIAOZI”。
可以看出,两个国标在细节上不够一致,对“咬文嚼字”的拼音,一个要求“咬文”、“嚼字”之间用连接号连起来,一个要求两者中间空一格。到底应该听谁的?咱们这里就不讨论了,有兴趣者可以从国标等级(强制性还是推荐性)、发布时间(谁早谁晚)、专业程度等方面来考虑。但无论怎样按国标来操作,书名中“咬文嚼字”的拼音都不应该连排为“YAOWENJIAOZI”。
出版规范并不要求中文书必须给书名加上汉语拼音,无论是在封面、扉页还是版权页上。所以,中文书给书名加汉语拼音的情况并不多,加拼音的也多半是出于装饰目的(尤其为部分装帧设计师所好),书名里有成语而给书名加了拼音的更少。在《康辉咬文嚼字》这本书的版权页上,书名的汉语拼音就仅仅是个装饰。现在弄得排印不规范,有点划不来。
值得注意的是,封面等处书名汉语拼音排印不规范的情况,更多的是按单字排而不是按词来排,比如把“今天怎样教写作”排成“JINTIANZENYANGJIAOXIEZUO”。像康辉这本这种书名里有四字成语,便将成语的拼音作连排处理的,我见到的还是第一例。
上图:此书.11出版本文就写到这里。诚挚欢迎批评指正。重申一点:《康辉咬文嚼字》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