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觥觚斛这四个字怎么读都是角旁的

随着国内古代文化热的兴起,有关汉字起源的综艺类节目也多了起来。比如央视推出的《“字”从遇见你》、湖北卫视推出的《奇妙的汉字》等等,从汉字溯源出发,延伸介绍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颇受观众的喜爱,已经连续热播了好多季。

在这些汉字溯源综艺中,不约而同会解析到“觞觥觚斛”这四个汉字。为什么我们当代的汉学专家特别喜欢讲这四字,这四个字怎么读背后代表什么深刻含义呢?

1、觞

第一个字“觞”,汉语拼音为shāng,即与“商”同音。“觞”字在《说文》中解释为“爵实曰觞”。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觞”的意思就是指酒器里盛有酒的状态,可引申为敬酒、用酒宴请等含义。

故而有“行觞”或“流觞”之说,表达主人用装满酒的器具款待来宾的盛情。

“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饮酒作诗的文娱活动。盛满酒的酒杯在弯曲的水面上流动,流到哪位宾客处,宾客就要饮杯吟诗。

如果我们准确理解“觞”的本义,就容易理解什么叫滥觞、什么叫情觞?等诸如此类的词组。

所谓滥觞,不是指液体从酒杯溢出来,而是指河床里江河之水装得太多、导致泛滥出来。

所谓情觞,同样不是指酒杯里盛满了感情、劝客人一口闷,而是指一个人体内某种情感承载过多,形成难以挥去的心结。

2、觥

第二字“觥”,汉语拼音为gōng,同“公”字同音。按《说文》中的解释,“觥”是用动物的角来制成的酒器。

后来也指用青铜制作成鸟兽形状的盛酒器。在古代,觥是一种大容量的盛酒器,大部分觥下面会配有兽足形支撑,上面还有兽背形的盖,并配有酒勺。

通过对觥的解读,我们可以大致猜测觥的功能,它就是相当我们现今宴请贵客、在酒席上使用的大容量的醒酒和分酒器。

事先将酒窖里的美酒倒进觥中,以备酒席使用。开宴后主人或客人再用酒勺从觥中酌酒到饮用的酒杯。

由于觥外表兽形纹饰精美、又具大容量的特性,所以就有酒宴豪华丰盛的意象。

比如用“觥筹交错”这样的词语,来表达大吃大喝的饮酒场景;用“觥饭”这样的组词,比喻用大容量器具来盛装饭菜,形容宴席上的肴馔数量众多、非常丰盛。

古代还有一个词叫“觥羊之义”,用来表示大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觥”的体积相当于一只羊的大小。可见“觥”是个大物件,不是酒杯。

3、觚

第三个字“觚”,汉语拼音为gū,同“沽”字同音。按《说文》中的解释,“觚,乡饮酒之爵也”。

有人因此认为“觚”是一种乡里饮宴的酒器,这并不确切。在甲骨文中,“觚”的本义是一种盛酒的礼器。

“觚”是商周时期盛行的青铜盛酒礼器,其制作有严格的礼制规定。比如整体形状开口为喇叭、上圆下方,取法于天地;腹部和足部有棱角分明,一般有八个棱角,寓意做人做事要端庄行正,不能处事圆滑;早期的“觚”,容量规定在二升,警示饮酒不能贪杯过量,对个人欲望要有节制等等。

通过对“觚”字的溯源解读,我们大致了解了,“觚”在古代首先是一种礼器,用于逢年过节祭祖“飨食”的酒器。

所以才有《郊祀志》中所说的“八觚宣通”,用“觚”的八角之象,代表天地八方。

那么作为礼器的“觚”,沦为以饮酒作乐工具的呢?自然是那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周王室的衰败,天下诸侯不再用周宗礼制束缚自己的手脚。至于酒杯当然要制作成拿得顺手、喝得够量、显摆还得漂亮才行。

于是“觚”上的棱角被磨平了,容量也从二升增加到三升。敬天祭祖形式化,大“觚”喝酒经常化。难怪老夫子要哀叹:觚已经不是以前的觚了,再想靠觚来警示教化酒鬼的道德心,难矣。

4、斛

第四个字“斛”,汉语拼音为hú,同“壶”字同音。斛,本义是容量单位,早期“十斗曰斛”,自宋朝起,改为十斗为一斛。

无论是斛还是斗,主要作为粮食的容量单位,早年和酒似乎没什么关系。

那么斛是如何和酒扯上关系的呢?那还要追溯到《史记》中故事,当时鸿门宴上樊哙见项羽,项王赐之斗卮酒和彘肩。

结果樊哙不仅尽饮一大斗酒,还生吃了彘肩。这个“斗酒彘肩”的传奇故事,导致了中国好饮武者比拼酒量的“斗酒”文化。

“斗酒”文化,在中国文人中同样经久不衰。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家喻户晓,宋代诗人苏舜钦住在岳父家每晚读史必饮酒,动辄一斗。

岳父不以为怪,反赞叹以史为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古代一斗酒,也就一百多克酒。一斛酒相当于五斗酒,也就是如今一斤酒的样子。

真正让斛直接和酒扯上关系的,莫过于大文豪欧阳修在名篇《醉翁亭记》用了一个词“觥斛交错”,有的版本写成“觥槲交错”,如今教科书版本通常用的是“觥筹交错”。当时到底用了哪个词,恐怕欧阳修也醉迷糊了。

总结:

经过以上解读,我们发现“觞觥觚斛”,虽然每个字都长着角,但并非是同类名词;虽然它们都能和酒扯上一些干系,但并非全属于饮酒的杯具。

现代人把这四个字放在一起,或许为了方便区分或记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相同点,更出于对汉字的热爱和文化推崇的情愫吧。

当我们看着“觞觥觚斛”这四个祖先创造的汉字,似乎感受中华文化佳酿的芬芳,唇齿里回荡着几千年的回甘意犹未尽,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力量,在你我经络六脉中兴意流淌?

但我们在主张汉字力量的同时,是否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认真做到解读不走样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8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